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贺德梅新李念成就好生活天眼新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https://m.39.net/pf/a_13551685.html
安龙县龙山镇下坛村,一个辖8个村民小组户人口的布依族聚居的自然村寨,借助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着自己的食用菌、早熟蔬菜和经果林基地,为当地群众铺宽增收致富路。盛夏的中午,下坛村显得格外的恬静。田埂边,除了几个光着臂膀捉泥鳅的孩童外,其他的村民都在自家庭院里乘凉,拉家常话党恩,该村二组贫困户贺德梅却不顾天气炎热,一股劲往自家的李子林钻。贺德梅家的李子基地,就在离家一里路的山坡上,种的全部是蜂糖李。“五年了,李子树不仅挂了果,而且长得茂盛,树下还可以乘凉,中午到李树地里干活倒是一种享受。”贺德梅一边除草剪枝一边打趣地说。5年前,在贺德梅眼中,曾经的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记忆中,在贺德梅家对面的那座山,光秃秃的,杂草丛生,零星的地块上长着纤细的玉米杆,收获更是寥寥无几。在当时,那座山成了村民们的放牛坡。不同的是,如今的山却变成了生财的“聚宝盆”和金山银山。“年我家被评为村里的贫困户后,驻村干部就像亲戚一样,三天两头往我家来,动员宣传要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产业,这样才能彻底脱掉贫困的帽子。”无数次的宣传动员后,贺德梅心动了,对当初的情景印象最深。年,下坛村结合村情,决定发展蜂糖李种植。也就是这一年,被驻村干部游说心动后的贺德梅不顾家人和寨邻的反对,毅然把自家的自留地种上了蜂糖李。一种就是12亩,一种就管20年。“以前我家世世代代种的是玉米,人口又多,一年种下来都填不饱肚子。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帮扶力度大了,我们有了致富的门路,不干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决心已定,有16年党龄的她在村里带起了头。“这个贺德梅,别的不做,偏偏要种李子,我倒要看看她家是吃饭填饱肚子还是吃李子过日子……”在村子里,早已习惯了传统农耕的村民们难以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他们对贺德梅的做法抱着观望的态度,甚至喋喋不休。“你把家里这块老秧田都拿来种枇杷,恐怕一家人都要和你挨饿了!”家里的大叔直接上门找贺德梅谈话。“你们不懂,还是老思想,你们等着瞧!”“一亩田种得再好也就多斤谷子,最多也就值块钱,要是种上枇杷,一亩枇杷就算产量达到斤,按照10元每市斤来算,也有2万元的收入。”算好细账的贺德梅竭力反驳。“我种过田、赶过场、进过厂,过怕了苦日子,早些年家里兄妹多,想吃顿肉,想穿件新衣服都遥不可及,一年到头就是磨骨头养肠子。”贺德梅回忆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我家种李树一亩还得块钱的补助,参加村级合作社一年还有元的入股分红资金,孙孙读书还有教育资助,这些好政策在以前是没有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村看村,户看户,人看人。几年的精心管理,贺德梅家的蜂糖李挂满了枝头,每季的鲜果通过村合作社的平台,远销贵阳、浙江、福建等地,每年的收入也净赚15万元以上,住上了小洋房,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也红火起来。看到她家树上的“金果果”变成了“金元宝”,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怀疑转变到加入种植的行业中来。“贺大姐闯进足,跟着干有奔头!”村民贺红兰先后种了10亩蜂糖李。“党员就是觉悟高,干劲足,我家50亩李树也见效益了。”下坛村人口主任贺红梅十分佩服贺德梅大姐的闯劲。目前,在下坛村有个食用菌大棚,蜂糖李亩,百香果50亩,村级合作社安龙县蓬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吸纳社员余人,覆盖带动贫困户户人。“下步,我们将在村级产业调整上下足功夫,大力推进食用菌、精品果业、特色蔬菜等产业,以村级合作社为引领,示范带动村民发挥优势,持续抓好‘两业’工作,助推村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效。”下坛村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长、村支部书记程芝雄介绍。谁说女子不如男。今年55岁的贺德梅用勤劳、用智慧、用初心创造了幸福,也带动了村民共同奔向康庄幸福大道。“这几年党的好政策,我家真正的脱贫了!只要思想开放,勤劳就一定能致富奔小康!”贺德梅脸上写满了幸福。通讯员王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朝富编辑彭芝莉刘义编审陈俎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