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明松,是安龙县春潭街道冗华村冗选组的村民,我的家庭情况较为特殊,两个孩子本应该在父母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美好的童年。
年6月,炙热的阳光洒在地面,树木的阴影斑驳,知鸟在繁密的树叶间低声鸣唱,一丝风也没有,整个冗华村仿佛陷入了宁静的午睡。门口来了两个人,他们走到门口跟我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己,是检察院派驻我们冗华村的帮扶干部,也是我家的帮扶干部。
他们询问了我家的家庭情况,当时我的心中有忐忑、有不安,我一直在质疑这两个人,我和你们又没有什么来往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你们凭什么要帮助我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显然,我的疑虑是多余的。
黄明松在清洁室内卫生
回想到第一次徐源来到我家的情形,心中不由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感,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我的老母亲说话,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干部,谈话上很谦和。谈话间,他说:“我们一定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我们的穷根给断了,至于怎么断,请老人放心,我就是组织派到你家专门帮助你们的,有什么困难就直接说。”
听到这里我突然很感动,也想到了自己的老母亲,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强大的责任感。过后的日子里,一次次的走访入户,帮扶干部为我家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对于能够享受到的扶贫政策,我们特别感恩,老母亲总是在夸赞现在的社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生活质量也与日递增,充满希望,因为政策也越来越好。
时光荏苒,通过他近几年的帮扶,今年年,我家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验收组的验收,终于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虽然贫困的帽子摘下了,但是他和我的一家人的关系不会摘下,老母亲每每闲下来的时候都会看着门前的路口,期待徐源的到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整理
编辑赵雨思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