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歌响亮金州精彩黔西南州十三五经 [复制链接]

1#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决策部署,攻克了脱贫攻坚一场场战役,全州经济加速发展、总量持续提升、质量稳步提高,递交了一份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精彩答卷。

截至年底,全州累计减贫43.54万人。兴仁、安龙、贞丰、普安、册亨5个县(市)如期摘掉贫困帽子,个贫困村出列,全州贫困发生率从13.75%下降至1.14%,已摘帽的兴仁市、安龙县和作为非贫困县的兴义市及义龙新区的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未摘帽的晴隆县、望谟县于今年6月达到摘帽标准。

滇黔桂三省交界处,喀斯特王国黔西南州,几乎全域皆山。

“打开门来门对山,门对山来门对柴。就看哪个识得破,马驮金银进家来。”这首山歌包含了黔西南人民对山的复杂感情,也蕴藏着黔西南人民“识”山的智慧和对山的期盼。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系列决策部署,走好“山”路,找到一条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径。

石漠化山头绿起来

冬风送寒,晴隆县茶马镇青山村多年撂荒的山坡上,有了新的绿意。

稚嫩的花椒树迎风轻曳,吸取风雨养分拔节生长。

晴隆县茶马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却适宜花椒生长。自去年10月份以来,该镇将退耕还林政策、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结合,坚持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镇规划种植花椒2.2万亩,目前已完成种植1.9万余亩,覆盖带动全镇12个村(社区)、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增收。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开展“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行动,加大全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用扎实行动践行“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7月29日,贵州省林业局下发《省林业局关于发布全省各地年度森林覆盖率的通知》,黔西南州年森林覆盖率已上升至61.17%,高于全省59.95%的1.2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立起来

黔西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生物多样性、气候多样性、山地多样性等特点,具备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先天优势。

年以来, 黔西南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

短短几年间,全州以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逐渐打破,形成了以高山茶为主导的西北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冷凉特色农业产业带,以食用菌、中药材(含薏仁米)为主的中部海拔米至米的丘陵盆坝缓坡温凉特色农业产业带,以精品果业为主的东南部海拔米以下的低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带。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一起发展,粮经比从“十二五”末的80:20转变为目前的25:75,全州形成以茶叶、食用菌、精品果业(含刺梨)、中药材、畜禽、烤烟、渔业、蔬菜、特色林业(含油茶、花椒等)和薏仁为代表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态势。到去年,黔西南州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比“十二五”末.97亿元增长41.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十二五”末的元增长49.2%。

山地新型工业强起来

年来,立足具有地方电网和丰富煤炭资源的相对优势,黔西南州深入推进“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狠抓“双千工程”,工业强州战略向纵深推进。

贵州省首个垃圾发电厂鸿大建成投产,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清水河热电联产动力车间建成,大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落户义龙新区,恒力新能源科技甲醇燃料调配库、安龙海螺水泥、义龙货车帮智慧物流园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同步推进,全州工业呈现快速增长、质量向好、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年、年黔西南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和12.1%,增速均排全省第二。今年1至8月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增速排全省第4。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8%,连续30个月排全省第1位。

山地旅游目的地红起来

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一大批喀斯特景观,是黔西南州乃至整个贵州“山地”符号的有力代言。

这里有惊艳的山水风光,这里有温润的春夏秋冬,这里有浓浓的乡愁乡韵,这里有无双的特色风物……打开山门,黔西南就不仅是贵州的黔西南,还是中国的黔西南,世界的黔西南。

连续五年在黔西南州举办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吸引了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和国内政界、业界人士汇聚金州,将具备世界性的奇秀风景推向世界。乘势而上,黔西南州上下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推进全域山地旅游发展,全州旅游业经济实现“井喷式”增长。年至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从.62亿元上升至.34亿元,年均增速14.3%。年以来,全州通过发展旅游共带动8.32万贫困人口增收受益,山地旅游发展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新生力量。

万峰林下纳灰河畔,王玉琼的农家乐食客不断,生意好时,每天营业额可达1万余元。如今她从一个四处漂泊的打工妹摇身变成为腰缠万贯的老板娘,王玉琴常常笑得合不拢嘴。从兴义纳灰村到册亨陂鼐布依古寨,从兴仁鲤鱼村到望谟蔗香港……在黔西南各地,这样借助山地旅游吃上“大山饭”的农民越来越多。

搬出大山日子好起来

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年,刘邦学一家三代五口人,从望谟县郊纳镇油亭村大堰一组跨区域搬迁至义龙新区木陇街道麻山社区,入住1栋2单元室。在新家园,刘邦学一家人找到合适的工作,脱了贫,过上新生活,深刻感受到成为新市民的幸福。

搬出大山,幸福到来。

年6月20日,黔西南州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十三五”期间33.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计划。全省搬迁人数最多的市(州),搬迁完成最早。

而将30余万农村人口搬迁进城镇,不单纯是一个搬迁脱贫的问题,更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为一体的社会重建系统工程。黔西南州全面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着力在“快融入”上下功夫,搬出了“三个新”:一是以城镇化集中安置为主,搬出了新市民。二是实施区域化搬迁,搬出了新天地。三是实施新市民计划,搬出了新生活。

年,黔西南州创新提出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中实施新市民计划,大力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就业创业、卫生健康、资源权益、政策措施、民政兜底、社会治理、政策宣传、社区党建、大数据服务等措施。而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进一步细化明确项后续具体工作,积极构建了“五个平台”,创新实施“新市民居住证”“新市民居住区专项维修基金制度”“农调扶贫险”“农低保转城低保制度”“安居险”“1+3警务建设护航”等重点改革,系统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并坚持“以稳促搬、以产带迁、先产后迁”原则,大力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薏仁米产业、农村劳务输出等十大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实产业促进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能脱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宋洁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