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宋洁
“十四五”开局之年,黔西南州各族干部群众按照省委确定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和围绕“四新”抓“四化”的部署,着力落实“两大一高”主基调和“五个主战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黔西南州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先行、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积极推动兴义市打造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人口超百万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电强产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一超三中心”,义龙新区打造“生态载能产业集聚区”,兴仁市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安龙县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贞丰县打造“文化旅游创新区”,普安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
兴义市:
打造三省区结合部“一超三中心”
自1月开工以来,兴义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现场全天候施工机械上百台,每天上岗工人达数百人。到4月底,项目首期建设的花月湖路、琴音路、琴心路以及富康大道部分路段建成通车。
“兴义市文化中心建设,是落实文旅兴州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打造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文旅中心、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项目以‘用音符让世界听到兴义的声音’为理念,打造一个‘文化高地、世界标准、西南特色、乐和天地’的文化艺术中心。”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戴时昌说。
兴义市奋力当好全州经济发展“火车头”、种好改革发展“试验田”,围绕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增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力。
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和现代物流园,大力发展铁路综合物流,培育发展航空物流及配送物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物流企业、布局一批物流重大节点,推动商贸流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业态全面升级,打造结构优化、业态多样、功能先进、配套完善、便民利民、运作规范的商贸物流新格局。
义龙新区:
打造“生态载能产业集聚区”
义龙新区紧紧抓住“百企引领”“双千工程”“万企融合”的契机,稳步实施了鹏昇纸业、聚鑫工贸、嘉泰铁合金、元豪铝业等企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单位能耗低、环保国内一流、厂区环境整洁目标。
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强弱联合,通过收购、重组、并购等形式,形成一批龙头领军企业,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助推结构优化、发展优质的“明星”企业和“潜力股”企业转型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义龙新区立足全州“经济半小时”核心区、全州经济增长极的定位,围绕新材料、医药健康、生态载能、大数据等主导产业,构建“一区四园”产业格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发展动力。
兴仁市: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兴仁市依托煤炭资源、地方电网、水利、交通等综合优势,将煤电铝及煤电化一体化确定为主导产业,以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铝项目为基础,引进高产值、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不断完善“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链。
兴仁市依托轻工业园区和农特产品加工区,兴仁市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电子、服装和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全方位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
安龙县:
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安龙县以金州出口蔬菜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南盘江沿江立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钱相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和薏仁米五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主导,逐步形成了产业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配套设施完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新格局。重点打造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建设集农业科技大棚、综合展厅、生产加工区、旅游观光带和服务于一体的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现代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近年来,安龙县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安龙县具备很多优势条件。据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冉隆斌介绍,安龙将会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在强基础、扬优势、严标准、抓融合、增效益五个方面加大努力。
贞丰县:
打造“文化旅游创新区”
五一小长假期间,在贞丰县三岔河景区,踏青、露营、烧烤等各项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我们三岔河景区的客房在5月1日到4日这几天达到了%的入住率,游客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贵州三岔河山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闫玉红说。
近年来,贞丰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综合开发“贞丰古城—双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镇—北盘江峡谷”精品山地旅游路线,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贞丰县将结合贞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独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创新区”。
普安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
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
在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普安县、晴隆县、册亨县、望谟县4个县正在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石,迅速落实责任、任务、政策、力量、机制“五个有效衔接”,加快实现“输血”脱贫向“造血”致富、数量达标向质量提升、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三个”转变,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方面,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全覆盖,确保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地毯式”开展问题排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在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方面,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方面,坚持以坝区为主战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发展壮大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落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并建立产业失败预警线索报告机制,防止农户因产业失败导致收入骤降、返贫致贫。
在产业振兴方面,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加快培育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并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管理精细化、技术智慧化、市场销售网络化整合发展。
在人才振兴方面,全面强化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工作措施,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升基层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文化振兴上,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推进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提升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本文来源: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