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眼聚焦转变增长方式,贵州旅游总收入增速 [复制链接]

1#

受疫情影响,文旅行业至今未恢复到年水平。但通过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化等诸多措施,贵州旅游业在过去两年中不断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以此带来旅游增长方式由量到质的转变。

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色民宿里看大桥是贵州特有的山地体验

年,贵州旅游接待总人数6.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增速分别为8.03%、15.91%,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游客人均花费突破元,带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13.7%。两年平均增速达到9.2%,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

高速增长背后的“遗憾”

随着打造“双一流”目的地,旅游强省建设的推进,从年开始,贵州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在经过4年的“井喷式”增长后,年贵州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增至11.6%,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然而,高速增长背后,贵州旅游却留有遗憾。与全国其他旅游大省相比,贵州游客虽然更多,但旅游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在通达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最终反映出旅游市场的供给能力不足。

青岩大明志夜间游园活动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期间,时任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投资促进局局长马雷曾表示,当前贵州旅游产业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点。“两高”是山地公园省可开发的价值越来越高,交通便利促进旅游人数持续攀高;“两低”则是贵州的旅游产品供给严重缺乏,还停留在以自然风貌旅游为特征的基础态势,旅游人均消费不足。

马雷认为,“两高两低”决定着贵州旅游未来主要有三个投资方向,即旅游核心业态、旅游配套业态、旅游关联业态。近年来,贵州对旅游景区门票施行优惠,一方面是诚邀更多游客入黔,一方面是为了促成新的投资价值。

地下贵州周元杰 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供图)

年初,始料未及的疫情让全球旅游业踩下急速刹车键。经历了最初的阵痛、困顿之后,贵州旅游开始思考新的出路。

消费结构变化引发支出增加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战略部署后,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实施《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阔步开启了贵州旅游发展新征程。

凯里舟溪苗族芦笙节卢现艺 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供图)

年,通过启动国有A级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加大与中旅集团、华侨城等旅游龙头企业合作,引进优强文旅企业20余户。在旅游业态上,新增4A级旅游景区1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安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青岩古镇等4地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服务能力上,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个、游客服务中心20个,同时新增五星、四星级饭店分别为2家和4家,民宿客栈达1.5万家。此外,贵州还总投资亿元,梳理了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多个。

过去游客来到贵州,往往选择走“黄果树-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梵净山”大环线,花费主要在景区门票、交通以及配套住宿、餐饮这些规定动作上。现在来到贵州,年轻人可以从地心玩到天上,体验高桥蹦极、滑翔伞、洞穴攀岩等山地特色项目;小孩子有各类研学活动,老年人也能够找到康养休闲的山地慢生活,钱花得更加随心,也更加细致。

玉舍雪山滑雪场姚咏 摄

年,贵州将绥阳县十二背后体育旅游基地、安龙县笃山户外运动特色小镇、荔波县三层洞酷玩森林极限运动基地以及平塘县、安龙县、惠水县等可利用洞穴资源串珠成线,推出的洞穴探秘5天4夜的体育旅游产品达到了元的人均消费。童书妈妈9天8晚的“写作贵州营”,双人费用(一大一小)在元以上,且不包括全国往返大交通。

突破关键是统筹供需两端

作为国内以自然、山地为主的中长途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在携程集团副总裁王韦看来,“疫后游客对健康、自然的追求,使得贵州旅游有可能抢占先机,高品质、小众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正在成为入黔游客的新需求。”

在全球首个悬崖咖啡馆上喝一杯心跳咖啡贵州出发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携程数据显示,年在贵州TOP10的热销酒店中,多以铂尔曼、凯宾斯基等豪华型和高档型酒店为主。与此同时,贵州线上热门旅游产品线路10条中有9条为短途游,特色化、周边游成为代名词。

年春,贵州抓住全省油菜花、樱花、杜鹃花、梨花、李花、桃花等数十种花卉竞相绽放的契机,启动年多彩贵州春季赏花行。不但向游客推出“十大油菜花海”“十条赏花精品景点线路”“十大最美花海民宿”,同时进一步推介遵义花茂村、黔西化屋村、江口云舍村、安顺小河湾、乌当偏坡、惠水好花红、贵安新区车田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并组织骑行、越野跑等体育旅游活动,延伸赏花经济产业链,推进农文体旅融合。

万峰林油菜花次第开放,游客乘坐观光小火车驶进无边春色里万峰林景区供图

旅游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时隔10年,国发〔〕2号文件的下发使得贵州文旅产业发展再逢天时。对此,通过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贵州提出了年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5%、10%以上的旅游发展目标。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曹雯

文字编辑/陈江南

视觉/实习生任梦娟

编审/李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