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报》00年5月10日第5版
合肥创新浪潮奔涌
创新,是合肥最强基因,也是城市最靓名片。
连续两年跻身“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评选三甲、创新能力荣登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十位、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高居全球第十九位……
近年来,合肥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这两颗“双子星”建设,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度融合“*产学研用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科技战“疫”大显身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合肥高科技大显身手,在肥相关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发挥技术优势,全力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足“科技弹药”,吹响科技战“疫”冲锋号。
4月15日,中国声谷联合入园企业安徽推想科技召开“抗击疫情国际经验交流会”,全球多个国家一线抗“疫”医学专家进行线上交流。
图为抗击疫情国际经验交流会(图片来源:中国声谷)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医疗创新高科技企业,推想科技于去年底入驻合肥,其在研发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过程中,医院进行深度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综合考虑合肥地理优势、*策机遇和人才资源,推想科技选择将合肥作为长三角经济总部,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布局。”安徽推想科技负责人刘群对在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中国声谷优良环境中,我们能茁壮成长为引领人工智能医疗创新高科技的龙头企业。
科技赋能,合肥为战“疫”注入硬核力量。
——智慧医疗,大展拳脚。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在疫情期间随访了0个省市、万人,并向公共防疫部门提供分析报告;科大国创开发疫情信息展示平台,实时监控我市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的相关病历分析,每天绘制动态分析图,有效开展疫情研判和分析。
”智医助理“机器人(图片来源:科大讯飞集团)
——生物医药,出奇制胜。安科生物、兆科药业等重组人干扰素α-b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b凝胶、尤靖安等防疫药品,应用于湖北等地医疗机构;智飞龙科马、贝克生物、中科普瑞昇、华方医药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研发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系列药物和疫苗,助力攻关突破。
——防疫检测,大显神通。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出全国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nCov)检测试剂盒;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智慧轨道交通测温安检一体机,已在合肥火车站、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装备使用;安徽延达智能公司研发防疫红外体温检测机器人,可扩展多种传感设备,将数据与医疗系统及公安系统对接,传送第一手数据。
合肥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记者苏玲摄
创新领航风帆正劲
自主创新浪潮磅礴,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一直以来,合肥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为主线,下好创新“先手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月8日,一辆大气环境立体探测车从合肥疾驰武汉,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和网格化走航实验,为武汉环境质量监测提供基础数据。这台车就是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成果。
大气环境立体探测车(图片来源:合肥新闻广播)
“实验室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发平台之一,也是中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界表示。
放百年眼光、举全市之力,合肥正加快建设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国字号”品牌。年获批建设以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矢志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主体结构完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启动运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全面开工建设;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即将完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和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启动预研……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系列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监控大屏。(多重曝光)记者张大岗摄
承载国家使命,面向世界前沿,合肥针对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巩固科技创新竞争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大原创成果星光熠熠。
量子领域研究两项重大科学进展成功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全国首次投产的自主研发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在肥面世,8项成果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新华社摄
——面向创新型城市建设,高端创新人才接踵而来。
主要创新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一批领*性创新人才广泛集聚,全市汇集各类人才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5.万人,在肥服务“两院”院士17人,入选各类人才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多人。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步向前。
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入选数全国城市第4、省会城市第位,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规上工业比重5.6%,创历史新高。
——面向创新文化培育,“双创”重大活动层出不穷。
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建成运行,集中展陈代表安徽最新创新成就的高科技产品余件,累计接待参观8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双创”活动45场,发布科技创新成果近00项。
鸟瞰安徽创新馆。记者苏玲摄
协同创新活力迸发
提起合肥创新,大院大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瞩目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让合肥这个“养人的地方”积蓄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与大院大所协同合作,一批高能级平台体系正在构建,一批高水平科技不断攻尖,一批高效能成果逐步转化……合肥得以源源不断释放创新发展的澎湃力量。
01年,龙芯作为全市首批产学研合作对象,成立中国科大——龙芯中科联合实验室,入驻中科大先研院。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飞表示,依托先研院和中国科大人才优势,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迅速提升,成为龙芯系统及软件研发核心力量,支撑着自主信息化全国业务的发展。
在中科大先研院,龙芯这样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很多。中科大先研院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探索建立“中国科大——先研院——产业合作基地”技术转移体系,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记者张大岗摄
近年来,合肥按照“协同创新、*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持续推动大院大所合作平台建设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建设新型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已与全国1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6个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原始创新夯实了科研技术底层根基,为城市发展“领先一步”不断蓄能。
——承载国家使命,为发展注入源动力。
合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一批“国字号”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体现“合肥担当”。积极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力争首批国家实验室在肥挂牌,正加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推动经济发展,发挥“双创”辐射力。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合肥通过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组建产业基金、出台产业支持*策等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原创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瞄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为抓手,推动“芯屏器合”产业提速提质,着力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在安徽江淮汽车乘用车制造公司冲焊分厂,焊接机器人正在焊接车架。记者张大岗摄
——推进开放合作,提升创新之都影响力。
合肥坚持“开放合作”与“支撑引领”并举、“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筑牢国内外合作基础,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国际上,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被列入金砖国家中开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名单。在国内,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深化与上海张江合作。
——完善*策体系,激发创新资源合力。
谋划出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院大所合作导则、合肥市新型研究院绩效考核导则等*策措施,合肥还以进一步规范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打破创新资源条块壁垒、突破“孤岛”效应。
登高望远探路未来
走进合肥这座城,你一定能感受到创新风潮激荡新气象。
回望合肥一路而来的创新路径:从科教兴市到工业立市,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创新高地,从新型研究院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新征程中,创新带来的劲风,不断鼓起城市高质量发展风帆。
面向未来,合肥的创新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5月7日召开的合肥市领导干部会议明确了合肥未来创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要高举创新这个最靓名片,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实施高水平科技攻尖,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图为第三届“墨子论坛”。记者宋炎骏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始终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快科技攻坚步伐,充分发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作用,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体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
面向未来,合肥全面蓄力创新发展加速度。
——聚焦基础源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加速布局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加强与“一流”高校战略合作,组建一批“*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立自然科学基金,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着力催生更多原创成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聚焦“两链”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全链条,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牢牢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扎实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在线经济、到家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经济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合肥——光伏应用第一城。记者张大岗摄
——聚焦制度改革,提高创新整体效能。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管理体制和*策体系,激发社会各界创新动能。强化科技投入机制改革,调整完善产业扶持*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扶持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在肥创新创业。
——聚焦多元融通,推动全域自主创新。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扩大与“一带一路”、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城市科技合作。拓展科技创新示范应用,在*务服务、民生工程、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从这个非同寻常的春天出发,合肥以创新为棋,描画高质量发展新局,在这个千帆竞渡、万马奔腾的时代中,探路未来!
文字:记者苏晓琼图片:除注明来源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编辑:吴青培总投资超千亿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虞爱华宣布开工并讲话重要通知:我市将大规模开展核酸检测服务工作首次公示!合肥4条地铁线路、站点全曝光!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