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亲结硕果革命精神励后人——记贺炯烈士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
若不是贺炯侄子贺登江的寻亲,我们不会知道贺炯烈士的自然情况记载有误,我们更不会知道贺炯同志生前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贺登江是贺炯亲二弟贺发祥的儿子,布依族,年过古稀,曾任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年6月13日,贺登江在上网过程中,在康平县网站上搜索到这样一条信息:“贺炯,又名贺朗特,笔名巴丁,年12月任中共康平县委第一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年6月13日被反革命暴乱分子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为了纪念烈士,年以他的名字建立贺炯文工团,将县城一条街命名为贺炯街,并在他牺牲的地点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这与他一直寻找的亲人贺发荣的自然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
尽管贺发荣与贺炯的名字不同,但曾用名都叫贺朗特,笔名巴丁直觉告诉他,贺炯很有可能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贺发荣。这个消息让他激动不已,他立即将这个发现告诉了他的表兄妹王永尧、王文瑾。大家听到这一消息即悲伤又激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寻亲之旅拉开了序幕。
贺登江和他的亲属给贵州省陈鸣明副省长写信,恳请陈鸣明副省长及相关部门帮助甄别贺发荣同志与贺炯烈士是否为同一个人的诉求。陈鸣明副省长对此事非常重视,于6月30日批示贵州省民政厅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贵州省民政厅来函康平县民政局,请求帮助甄别此事。同时,贺发荣的家属将相关材料邮寄给辽宁省民政厅、辽宁省*史研究室及康平县委、县政府请求帮助。
二
贵州省委*史研究室和贵州省民政厅对贺发荣和贺炯身份是否为同一个人进行科学甄别。相关负责同志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函调,到贺发荣出生地安龙县和学习工作过的延安、铁岭市和贺炯烈士工作及牺牲地实地调研:走访相关事件的当事人和见证人;到贺炯牺牲地和贺炯烈士陵园查看墓碑、骨灰盒等实物;走访了曾参加贺炯烈士追悼会的黄玉华老人。
黄玉华是年生人,年加入中国共产*,解放前后任康平县公安局侦察员,后任康平县工商局局长,离休干部。他给调研组的同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向走访的同志讲述贺炯同志牺牲的一些细节,“贺部长(贺炯)追悼会,是年6月14日在贺炯同志牺牲地七区(今小城子镇)区政府门前一个空地上召开的,当时又是平息叛乱的庆功会,从当地大地主家拿来了两口花头大棺材安葬了贺炯及其通讯员。……贺炯同志是贵州人,少数民族,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这为身份甄别提供了重要佐证。
与此同时,辽宁省民政厅、辽宁省委*史研究室、康平县委和康平县人民政府都非常重视贺炯同志身份甄别工作。康平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很快把调查的结果回复贵州省民政厅和安龙县民政局。6月12日,贵州省民政厅巡视员甄燕驰、蔡鹏同志和贺发荣的亲属贺登江、王文瑾等7人,来康平县开展调研甄别工作,康平县委与他们召开座谈会,由时任康平县委书记主持会议。在贺炯同志的亲属出具了相关证明材料,发现贺发荣与贺炯身份有六点相似之处:
1、籍贯均为贵州人(除康平县县志记载为云南人外)。
2、曾用名均一致。
3.均为少数民族(康平县志记载为苗族)。
4、出生时间均为年。
5、均有进入抗大和鲁艺学院学习经历。
6、均有在晋东南工作的经历。
康平县委组织部、县委*史研究室、县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对97岁付青山老人和对黄玉华老人进行走访调查。付青山,康平县北三家子街道辽阳窝堡村人。他当时任九区区长,曾参加过贺炯同志追悼会。他们都说贺炯的原籍是贵州省。负责调查的同志又了解当年亲自经手,通过*员和群众自发集资方式为贺炯修纪念碑的苇塘村书记张贵及当地的几位老同志,他们都说,贺炯的原籍是贵州省。贺炯烈士的老纪念碑记载的也是贵州省。这些是贺炯同志的籍贯的重要证据。
年5月4日上午,在康平县滨湖综合楼会议室召开“贺炯烈士生平事迹调研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贵州省委*史研究室、贵州省民政厅、辽宁省委*史研究室、铁岭市委*史研究室、铁岭市民政局、康平县委组织部、康平县政府、康平
县委*史研究室、康平县民政局等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会议围绕贺炯烈士生平事迹和籍贯问题展开座谈。
在贵阳召开的贺发荣同志与贺炯烈士生平论证座谈会
年6月13日,正值贺炯烈士牺牲71周年纪念日,在贵阳召开了由贵州、辽宁两省三地*史、民政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及贺发荣亲属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中共贵州省委*史研究室、贵州省民政厅、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军区政治部、贵州省民宗委,黔西南州史志办、黔西南州民政局、安龙县委、安龙县政府,辽宁省委*史研究室、辽宁省民政厅、铁岭市委*史研究室、康平县委、康平县政府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贺发荣同志亲属代表等,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论证《关于贺发荣与贺炯身份调研情况的汇报》这份文件提出的调研的主题、核实的证据、甄别的结论进行。最后,主持座谈会的贵州省委*史研究副主任覃爱华同说:“经过贵州省、辽宁省*史、民政相关部门的专家座谈论证,认为贺发荣同志与贺炯烈士的曾用名、笔名、籍贯、民族相同,工作生活经历相似,排除外省及省内其地地区有此人的可能性,基本认定为同一人,待形成结论后报省委、省政府认定。”
当论证结果宣布后,贺发荣的亲属代表喜极而泣,相互拥抱。他们寻找七十余年的亲人终于找到了!
三
为什么会出现记载上的错误呢?难道是当年的搞调研的同志不认真吗?会有很多人出现类似诸多疑问,其实,这和当时战争岁月的历史背景有关。
首先,当时档案不健全。当时敌特形势严峻,为了保证安全,有很多人改名改姓,有些我*的地下工作者改姓国。有的同志为了安全,不止一次换了姓名。解放后,只能通过了解与本人工作和生活的同事了解其情况。
其次,当时提供的资料有误,在众多的冲突的资料里容易造成误判。
“贺炯是云南人、苗族”原始资料的作者——中共铁岭市委*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冠同志讲,当年他曾在延安和辽吉一地委与贺炯共过事的刘瑞森和他的妻子乐峰夫妇,他们说:“贺炯是云南人,苗族”,乐峰同志还特别说道:“贺炯就是贺朗特”,还解释说朗特就是贺炯家乡的苗语“小小的”、“小男孩”的意思。
年9月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烽火前沿——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辽吉一地委》一书中载有《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康平县》一文(作者:华子扬,年时任康平县委书记)中说:“贺炯系延安鲁艺学生,笔名巴人,贵州省少数民族,至今尚未找到家属。”年他采访了华子扬同志,华子扬明确肯定上述说法。同年4月又采访了张雪涛(年时任康平县县长),张雪涛说:“贺炯是少数民族,大概是云南一带的人。”
基于上述两种说法,张冠同志说康平县关于“贺炯是云南人、苗族”这一说法的资料是他提供的,依据是:虽然华子扬、张雪涛曾与贺炯在康平县共过事,但共事时间较短。刘瑞森、乐峰先在延安后来又在辽宁都与贺炯共过事,时间较长,因此,采纳了刘瑞森夫妇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编写第一部《康平县志》康平县志时,当时县志办主任和此部县志主编的陈满城同志对此事作过了解:据说贺炯的家住在云贵交界处三不管地段,该地段原归云南,后划归贵州。但具体地方说不清楚。所以县志只能采用张冠老师的说法,即云南省人。苗族。
第三,受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造成错误的记载。
贺炯在抗大学习期间,自称出身于“苗族”,因为当时没有“布依族”这个族名,通称“仲苗”
查阅布依族的发展历史得知:布依族源于古"百越",秦汉以前称"濮越"或"濮夷",东汉六朝称"僚",唐宋称"蕃蛮",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八蕃"、"仲家"、"侬家"、"布笼"、"笼人"、"土人"、"夷族"“仲苗”等。在布依族语言里,"布"是"族"或"人"的意思。年,根据本民族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
所以,贺炯为苗族的记载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
贺发荣和贺炯烈士为同一个人的身份确定后,贺炯在延安以前的故事通过其亲属的讲述呈现在世人面前,贺炯烈士生平经历变得完整而清晰。
贺炯,男,年生人,乳名阿炯,书名贺发荣,参加革命后化名贺炯、贺朗特,笔名巴丁、巴人),布依族。原籍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狮子山村桐柏下组。贺炯的父亲叫贺文科,母亲叫贺王氏。贺发荣有姐、妹、弟五人:贺发香、贺发荣、贺(发)槐、贺发祥、贺发扬。
贺发荣和他二弟贺发祥、三弟贺发扬三个人书名是他们的爷爷按照贺氏宗族字辈排行给他们起的。贺发荣的二弟贺发祥的号名叫贺灿,灿字代表灿烂;贺炯的炯字代表光明。光明灿烂连在一起,是一种美好的追求。
年,中央红军过境安龙、兴义地区。17岁的贺炯在兴义中学就读。在校内,他与进步老师和同学秘密阅读《共产*宣言》、中外进步文学书刊,政治觉醒较早,文学才华初露,与雷隆(原名魏万祥,贵州省兴义县城关镇那年村人。贺的抗大同学,后在八路军、解放军和解放后的贵州省冶金厅任职。)、肖君盛、汤可澄、卢亚强等同学编辑宣传抗日救亡的《彗星》周报。贺炯中学毕业后(-)在兴义县乌沙乡学校任教。
年下半年,“七七事变”震动了云贵高原。在进步人士影响下,贺炯带领同乡同学王秉鋆(布依族,年生,原贵州省副省长,安龙县龙广镇纳桃村人)、萧君盛(安龙县龙广镇塘坊村人,贺炯的抗大同学,八路军、解放军军内干部,后任黑龙江省民政厅厅长)一起报考云南省昆明市昆华高中。在中共地下*和进步人士朱家璧同志(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人)率领下,贺炯、王秉鋆、萧君盛积极参加“军训”活动。
此间,贺炯参加了该校进步刊物《前哨》的主编工作。他工作风格踏实,政治态度鲜明,深受朱家璧等赏识。在年上半年,经八路军驻昆明办事处主任周素园(后任过贵州省副省长)先生介绍,贺炯在朱家璧带领下,与肖君盛、雷隆等人一道经贵阳、长沙、武汉、西安奔赴延安,进入抗大第四期第三支队第八队学习。
在抗大学习期间,贺炯自称出身“苗族”(当时没有“布依族”名,通称“仲苗”)的贵州子弟,他学习刻苦,政治表现积极,工作能力强,当年下半年就被柴军武与张仕祯两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抗大毕业后,组织让他留校,在区队长训练班受训。-年,贺炯被分配到山西省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工作,任区队长和军事教育干事等职。这期间,贺炯与在晋绥军区抗大七分校任教员的贵州兴义老乡、同学雷隆同志之间仍不时有信往来。贺炯亲姐贺发香的儿子王永尧同志(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计生委副主任)八九岁时到外婆家(贺炯的龙广桐柏老家)玩耍时,曾亲耳听到二舅贺发祥打开大舅从延安寄回的家信念给贺炯的爷爷听。里边说道“红军大学的房子是窑洞,石板当课桌,吃的是小米饭”等等。
年初,敌后留守兵团副政委方强同志率中央考察团到晋东南考察之后,贺炯就被组织上调回延安,在中央组织部干部训练班接受培训。
贺炯从晋东南抗大一分校调回延安之后,-年这几年中,文化基础扎实,又有诗歌等文学艺术爱好,他有幸被派往著名的延安鲁艺学院进修。接着,到*中央主办的《新华日报》社工作。这一时期,他用“巴丁、巴人”为笔名,写下了许多抗战诗歌和文章。
年9月,日本宣布投降。当年下半年,根据*中央的安排,贺炯随陶铸同志带领的我*“赴东北干部队”来到沈阳。先在辽西省委和沈阳市大西区委工作。年11月下旬,随陶铸等撤到法库县,被分配到法库县城关区任区长,年1月任中共康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康平光复后,康平人民存在正统观念,对我*还不够了解。由于在这里革命思想宣传比较晚,国民*趁机在康平建立*部,建立反动势力,所以我*开始在这里开展工作异常艰难。
贺炯同志性格内向,工作深入细致,平易近人,凡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很敬佩他的工作能力和品德。到康平后,即与县委组织部长权屹夫到一区开展反奸清算斗争试点。他经常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贺部长”。
从年11月下旬至年8月,国民*军队尚未侵占康平,*的民主政权建立后,开展了广泛的群众运动,建立起初具规模的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借粮、分地斗争,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改运动,进行了武装剿匪保卫政权的斗争。
减租减息、借粮、分地以及土改运动侵害了地主、富农及其他一切反动势力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的仇视,他们暗中不断地进行抵制和破坏。受民主政府打击的七区(今小城子镇)恶霸地主尹明阳畏罪潜逃沈阳,投靠了国民*成为军统特务。当国民*军队驻扎康平边境,尹明阳带着推翻民主政府的任务偷偷潜回康平。他以七区为重点,在七区发展宋锡文、孟祥贵、秦中元、田庆友4名骨干分子,这4人均是富农分子和国民*员。尹明阳一伙组建反动武装“学生队”,制订反动纲领,秘密宣传,网罗爪牙,积极在地、富阶层扩充暴乱对象,同时在共产*内部物色人选,利用亲属关系将七区区小队事务长尹长山拉拢过去。
尹长山参加反动组织后,先后将区小队队员韩宝林、高清林、刘亚东拉拢入伙,成为人民武装内部的奸细。尹明阳拼凑起百余人的反动武装,其中31名骨干人员分布在七区15个自然屯,部分人员配备了武器和马匹。尹明阳感觉时机成熟,就密谋暴乱计划,拟定了三步行动方案:第一步,夺取民主政府县军械仓库,攻打七区民主政府。民主政府县军械仓库当时在七区孙家店,库内有枪余支,弹药20多箱。第二步,建立联合反动武装。计划暴乱成功后西连五区(张强镇)陈梦龄三兄弟,南联七区腰段一带地主董礼,东联三区辽阳窝堡袁宝田等反动武装,在县内建立一支联合队伍。第三步,联合国民*军队攻打县民主政府。准备南联驻法库县的国民*新六团,北联内蒙古的国民*建军司令包善一,两面夹击康平县人民政府。胜利后实施武装自治,等待国民*派员接收。
为确保暴乱成功,尹明阳先后召集了4次会议,最后确定了暴乱行动计划:孟祥贵为暴乱行动总指挥,兵分三路攻打七区政府,时间定在6月11日夜12点。并规定了此次暴动的口令和信号。因为6月11日是阴历五月十三,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的日子,他们认为这个日子大吉大利。6月11日夜,暴乱分子安排区小队员韩宝林等,监视区委书记张学平、区长芦周友的行动。一旦暴乱计划暴露,立即开枪杀人灭口。同时派高清林、刘亚东站岗,接应暴乱分子。
秦中元按既定时间在家等候各路人员到齐统一行动。
由于反动暴乱分子缺乏组织、纪律性,自行延误时间,造成行动不统一,直到12日凌晨2点各路人员才到齐。途中宋锡文的帽子被树枝刮掉,他认为是掉头的征兆,急急下令退回原地待命。第一次暴乱就这样自消自灭了。
尹长山和几名区小队内奸苦苦等了一夜不见动静,12日一早就赶到刘家窝堡,同宋锡文、田庆友等交换了情况。宋当即决定晚上继续行动,并吩咐尹长山在区小队内再策反一些力量。尹长山赶回区政府,急忙到新兵连找他的一名亲属,想拉其入伙,遭到拒绝。尹长山吓得连忙向区长请假隐藏起来。韩宝林见尹长山逃走,连忙跑到宋锡文那里打探消息。宋锡文告诉他晚上照常行动,也让他再拉几个人手充实力量。韩宝林回到区里后,为了扩大力量,便把暴乱的消息告诉了区小队员刘庆元。刘庆元暗中把消息透露给谢忠林,谢忠林急忙报告了七区区长芦周友。
芦周友立即下令缴了韩宝林的武器,把反动分子暴乱的消息汇报给在七区检查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贺炯,贺炯和卢周友一起研究粉碎暴乱计划:决定将计就计,一小部分区小队队员和区干部埋伏在七区政府外沙坑内,待暴乱分子来犯,内外夹击歼灭他们。
歼敌部署安排就绪后,贺炯连夜赶回县城参加县委扩大会议。为保证领导安全,芦周友派高清林、刘亚东带一班人护送。贺炯一行行至苇塘村宫家窝堡附近时,刘亚东从身后向贺炯和他的通讯员开枪,贺炯当场身亡,受伤的通讯员大声呼救,又被高清林补枪打死。贺炯牺牲时年仅28岁。
贺炯同志平素艰苦朴素,随身的只有一匹马、一枝枪、一个公文兜。在他牺牲时身边所遗留的背包里,除了一个笔记本,一张照片,两叶信纸和一些手抄诗外,别无所有。
6月14日,康平县人民举行武装保卫康平动员大会,当贺炯被害消息传到会场时,人们肃立致哀,高呼“保卫康平,为贺部长报仇!”
为纪念烈士,年以他的名字建立贺炯文工团,将县城一条街命名为贺炯街,并在他牺牲地点立纪念碑。
年修建的贺炯烈士纪念碑
贺炯烈士的故事结束了,但他的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康平人。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才不愧对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才不愧对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革命的先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做好本职工作,把梦想付诸实践,我们每个人前进的一小步,将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一大步。
附:
吊贺炯烈士
作者:映华
滚滚烽烟满目阴,
中华大地虎狼侵。
江河黯淡凄风起,
众庶惊哀冷雨淫。
斗转北天光朗照,
人朝圣地志成林。
英雄贺炯潮间立,
生别乡关直到今。
图文综合康平文史及网络资料
作者简介:
刘希千,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会员,康平辽金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