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河谷中的文明密码河谷里回荡的布依之音 [复制链接]

1#

南北盘江 旖旎风光

南北盘江可以说是贵州自然风景最美的两条大河。南盘江自云南出,由八大河(清水江口)南岸进入广西境,至三江口(黄泥河汇口)北岸进入贵州,流经黔西南兴义市后至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纳入北盘江,称红水河。北盘江同样发源于云南省,进入贵州省境为滇黔界河,至可渡河口两岸均进入贵州省境,沿途流经六盘水、安顺,再转向东北注入红水河左岸。

南盘江上有“地球上最美伤疤”的马岭河大峡谷,北盘江上则有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皆以秀丽壮美的地貌风景,山水森林的完美结合而使人陶醉。

而今,南北盘江飞速变迁,古时难以逾越的峡谷天险已有飞虹跨越其上,连通南北。世界第一高的北盘江大桥、连通广西和贵州的南盘江特大桥……唯有江上美景依旧,江水清澈如昔。

河谷里回荡的布依之音 

长久以来南北盘江流域一直有布依族的身影,有原始的土著民族,也有迁徙而来与本地布依族通婚后的后代。他们喜临水而居,是非常典型的农耕民族,因布依族的先祖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他们也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三月三”活动中奏起音乐的布依族 杨文斌 摄

在悠久的历史与农耕文明中孕育,布依族造就了朴素但回味悠长的民族文化。这其中,“音乐”无疑是最能体现布依族个性的元素。布依族人喜爱音乐,他们的音乐形成了完善的系统种类,拥有多种独有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南北盘江边,滔滔流水声中夹杂着布依族悠扬的音乐传承了千年,有生活中浪漫抒情的情歌小调,也有庄严的祭祀音乐,还有记录民间故事的戏剧。

南、北盘江流域的

布依族音乐形式多样

在北盘江畔的布依族村寨,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就会听到由勒尤或勒浪吹出的悠扬而甜美的曲调。这娓娓动听的乐声,就像小溪的水,在山间潺潺流淌,那富有布依族乡土气息的音调,像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把初到这里的游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使人陶醉,令人赞美。

布依族音乐的种类主要分为三类:布依戏曲、器乐曲和民歌。乐器主要有:姊妹箫、唢呐(本地称撒拉)、勒尤、二胡、牛角胡、竹笛、铜鼓、锣、钹、月琴、木叶、低音胡。这当中的勒尤和勒浪,流行于盘江流域的贞丰、望谟、册亨等地,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

“三月三”活动中随歌起舞的布依族妇女杨文斌 摄

勒尤和勒浪,在布依族世代相传,是青年小伙子用来向自己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情的浪漫乐器,也常常作为订婚的信物赠给女方。勒尤和勒浪常于夜间在野外吹奏,可以吹出各种情话,以乐曲代替语言。勒尤(或勒浪)调委婉如歌、悠扬动听,除首尾稍有规律外,主要旋律常不受任何拘束地即兴发挥,同一曲调,每次吹奏都会有很大变化。

与勒尤对应的浪漫是浪哨歌。布依族的民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歌、小调,包括:山歌、浪哨歌、儿歌。山歌声腔变化丰富,表达内容丰富,即景抒情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即兴性非常强。浪哨歌(浪哨称玩表)与勒尤相同,是表达爱慕之情或爱恋之意;儿歌主要是表达儿童喜闻乐见的事或者寓教于乐(已经失传)。第二类则是大歌、大调,包括:祭祀歌、叙事歌、丧葬歌、谷温(孝歌)、古歌(在盘州称为盘歌),古歌演唱时需要三天三夜连续不断的才能唱完,是布依族育人的教科书。大歌适合在比较庄重、严肃的场合唱,小歌演唱不受场地的限制,演唱较自由,但不能在庄重的场合演唱。

演奏中的布依族少女 贾庆祥 摄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戏剧

说到布依族的音乐,不得不提的还有布依族的布依戏。当地人称之为“土戏”“欢戏”,布依语为“谷艺”。

布依戏始于元明的广西壮戏,由广西北壮戏传入兴义、册亨、望谟、安龙地区,在广西壮戏的基础上加入本地的文化而形成,成熟及鼎盛时期在清朝中叶。清朝的时候有专门教布依戏的场所,谓之八音堂,当时兴义的土司、农民都喜欢布依戏,所以在清朝中叶达到鼎盛。后因各种原因逐渐失传,根据《咸丰兴义府志》记载,当时演布依戏的队伍多达30多支,这些演出队伍由一个家庭、族群或村寨组成。主要流行于南盘江流域兴义市的巴吉镇、则戎乡,册亨县的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望谟县及安龙县的部分村寨。

布依族老年歌手齐唱迎宾歌岑廷建 摄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册亨目前有10支布依戏队伍可以正常演出布依戏,所以册亨被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布依戏之乡”的称号。

布依戏一般在节日或者祭祀的时候演出,演出传统程序一般包括:开箱、敬老郎(请祖师爷)、点符浪(念咒语、施法术)、三星、打加官、主戏、生三星、扫台、封箱。除主戏外,其余的都是风俗礼仪。剧目有两类: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主要吸取民间故事、生产、风俗、宗教信仰、说唱艺术等诸多元素,逐渐形成布依戏的表现形式。代表曲目有《胡喜与南祥》《总书记和我们过大年》《卜嘿当》及其他民间故事改编的剧目。册亨能开展演出的戏班有乃言、弼佑、板万、者术、路雄、秧佑太和班、板坝保和班、纳阳戏班。

八音坐唱和铜鼓音乐里的奥秘

目前在兴义地区,布依戏已经不常见了,而为布依戏伴奏的音乐流传了下来,就是现在蜚声中外的八音坐唱。在布依村寨里八音坐唱十分常见,特别是到了布依族喜爱的六月六等节日,八音坐唱几乎是必备的演出项目,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

布依八音坐唱,顾名思义就是八种乐器,即:萧、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锣、竹笛、钗。八音坐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曲目《迎客调》《走路调》《拜堂堂》《贺寿调》等,至今依然有多个演出队伍。

贵州省望谟县盛装参加“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活动的少数民族群众 杨文斌摄

另一项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鼓十二调则属于铜鼓音乐。铜鼓音乐主要流行于兴仁,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兴仁,两百年以上的老铜鼓有多面,大部分属于麻江型铜鼓;其中六百年以上的铜鼓也有好几面。

铜鼓音乐有两类,一类是比较随和的14调;还有一类是比较严谨的祭祀调,有9调,这种调不能在节日里敲打,只有在老人过世祭祀的时候打。9调只有兴仁百德镇乜蔑的摩公及下山镇乜当会打,其他的摩公不会打,调子与14调完全不同。14调音乐,开始的时候需要敲打三下,表示上敬天,下敬地,中间敬祖宗。12调表示每一个月有1调,基本大意就是祈求风调雨顺、祈求族群一帆风顺,庆祝丰收。

目前能够敲打铜鼓音乐的人逐渐变少,年轻人也都不太乐意学习,打击铜鼓音乐经验比较丰富的是兴仁市屯脚镇铜鼓村的村民和巴铃镇绿荫河组的年轻传承人梁清波。

欢度传统节日“三月三” 张晖摄

布依族的天籁之音

——小打音乐

小打音乐,布依族语释义为“噔、弹、哒、吟”,意思为吹拉弹唱,这种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黔西南州的贞丰县小花江,以及晴隆县及兴仁市的部分村寨。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兴仁市的小打音乐乐队有22支。安顺市关岭县的藏龙村松德组,来自不同村寨的民间艺人岑兴全、罗顺良、罗永怀,他们掌握的小打音乐有60多首,他们中年龄大的将近80岁了,年轻的40多岁。小打音乐一般3—5人组成,人员一般是兄弟乐队、父子乐队、亲友乐队。目前曲目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当属晴隆县的小打音乐。

布依族同胞在寨门吹奏唢呐和长号 贺俊怡摄

小打音乐曲子短小,曲调委婉、特别是到了夜晚聆听的时候,就像仙乐入人间回味无穷,我愿称其为“东方小夜曲”、边地音乐。

据笔者考证,小打音乐有一部分属于传统音乐,一部分是移植的音乐。传统的音乐属于布依族夜郎时期的宫廷音乐,然后流向民间;移植的音乐大部分来自于当地的唢呐调。笔者探访唢呐艺人的时候,他们说可以连续不断地吹几天几夜,曲目数量庞大。

小打音乐是东方的小夜曲,它不像西方那样有宏大的乐队,发出的声音也不像西方乐队那样响亮。它更像是布依人民的自我娱乐,遵循道家思想、自我修身养性的养生音乐,是人心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方式。

来源丨《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策划丨赵车

文丨梁清江

编辑丨吴娅张芬

编审丨赵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