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龙县笃山镇云上村,食用菌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但说到该村食用菌的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大好发展势头,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云上村治保主任、被村民们亲切称为“云上菌哥”的苏正栩。
“你们那边的说你这里还可以的,其它的地方我也用过,还是没有你们这边做的好,这边管理香菇还不错,就是说顾客还挺满意的。”
阳春三月,云上村的香菇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向外销售。苏正栩正在和昆明的客商进行电话交流,电话中,客商对云上村的香菇大加赞赏。苏正栩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虽然香菇市场疲软,但云上村的香菇依然保持着大好的销售势头,他们从2月7号就开始发货,到现在已经发了7车香菇,总共销售了接近50吨,主要的市场是昆明,长沙等地。
云上村是典型的深石山区,因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村中有一座小型水库,为发展产业提供了水源保障,但是,受地理条件限制,多年来,该村一直以传统的种养为主,广种薄收,经济效益低。
时间倒回到年,当时,笃山镇政府投入资金,在云上村建设食用菌大棚,发动和鼓励村民种植食用菌,面对这一全新的产业,村民们都在观望,不敢尝试。看到这种情况,苏正栩便和村主任胡家云商议,两人共同筹资,带头作示范。可是,好事多磨,到收菇的季节,一下子就亏了近40万元,这结果让苏正栩感到很心酸。
这时,亲朋好友和村民们也都劝苏正栩不要干了,免得再亏下去,这一辈子可就翻不了身了。“我就想着,在这个种菇上,人家东北做了几十年都能做,都不亏,我们为什么会亏,亏在哪里?”苏正栩不甘服输,他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种菇过程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
经过认真的总结,苏正栩豁然开朗,明白了症结所在,首先从技术着手,高薪聘请专业技术员到基地作全程指导。
然后,苏正栩只身外出,奔走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各大城市,寻找客商。
“去到人家市场的时候,老板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种香菇的,人家有些不理不睬,走到市场去和人家慢慢解释,拿出实际的种菇各方面的流程和图片给他们看,然后最终才接触到他们,让他们相信,才把菇发到他们市场上去。”回忆当时的情景,苏正栩十分感慨。
在苏正栩的不懈努力下,技术保障了菇的品质,市场保障了菇的价格,云上村的食用菌走上了良性轨道。
“我们一对一直销到市场后,所销到市场返回来的钱,都全部上到菇农的账户上,他们得到了的明显的经济效益。”苏正栩高兴地说。
抢抓机遇,苏正栩又及时发动大家筹资建设菌棒加工厂、养菌棚和冷库等,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食用菌种植降本增效。
“种这个香菇,很好赚钱的,我们现在都在做,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有这个苏主任的指导和帮助,我们有信心。”云上村菇农叶发会如是说。
年,云上村种植食用菌38万棒,直接接参与种植农户12户,产值达多万元,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大激发了村民们种植食用菌促增收的信心。
菇农苏正章告诉记者:“去年纯利润在25万左右,现在还没有采完。今年我想增加一点,种到10万棒左右。”
与此同时,食用菌的发展也常年解决了该村50人以上的务工问题,让村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云上村主任助理李贞熨介绍:“通过几种渠道,让村民参与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里面来,一是直接参与种植,第二就是通过土地流转,也能增加一部分的经济收入,第三可以到菌棒加工厂,棚区务工,也能够增加收入。”
目前,云上村正在一边采摘新鲜香菇出售,一边做好菌棒的生产和养护,为下一季的香菇种植作准备。而在苏正栩心里,又有了新的打算:“下一步,想把云上村的村民全部带动起来,参与香菇种植。除了现在的鲜菇销售而外,再把干菇市场也给它走出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朝富
安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岑权杨明惠王先平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