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市民逐梦新生活天眼新闻 [复制链接]

1#

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如何支撑起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市民梦、致富梦,让每一个追梦人梦想开花、人生出彩,直接关系到我省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
  贵州工青妇等组织广泛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倾情搭建“感恩桥”“致富桥”“连心桥”“平安桥”“融合桥”,创建奋进、幸福、温暖、和谐、文明之家,让“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搬迁家庭,打造在全国立得起、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贵州师范大学,走进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了送音乐、送文化、送法治进社区系列活动。

 工会助力新市民生活更美好
  “自从与工会签约,让我的店成为爱心早餐店后,虽然要给持卡(证)工会会员每份早餐优惠一元钱,看似少赚了,但是客流量却是从前的几倍,算下来利润更多了。”7月2日,德江县安化街道楠木园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早餐店老板张江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与德江县总工会签约后,张江喜的爱心早餐店生意很是火爆。
  在该安置点,还有“爱心蛋糕店”“爱心理发室”“爱心洗车场”等10家与县总工会签约的爱心店,这些店在安置点引起了热烈反响,搬迁群众办证热情高涨。截至目前,楠木园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入住户名搬迁群众,有工会会员人,其中名会员已成功领取工会会员证。
  如今,楠木园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形成客商之间互利双赢的局面。
  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
  从3月份至今,为搭建群众创业就业“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根据支柱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雷山县总工会组织搬迁群众培训10余场,培训人数达余人次。
  黔西南州工会积极探索“工会牵头照顾,让父母安心务工”托管服务方式,在新市民社区建设工会爱心托管中心,解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截至今年6月,黔西南州工会爱心托管中心覆盖2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服务搬迁少年儿童余人,惠及1.4万个搬迁家庭。
  以人为本,
  今年以来,贵州各级工会在省总工会的统筹协调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好的长效机制,参与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目前,贵州省总工会在安置点建工会组织个,覆盖率达%;安置点36.61万人加入工会,入会率为70.3%;在安置点开展招聘活动场次,13.2万人次参加,开展就业培训场次,2.7万人次参训,促进就业4.2万人。
  共青团护航新市民生活更舒心
  “以前放学回家,到家天已经快黑了,一家人吃了饭就到休息时间了,现在搬到天菇社区,我放学可以去学武术,爸爸妈妈每天都可以到广场上活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提及如今的生活,安龙县天菇社区安置点搬迁学生候祖萍满足地说。
  “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实施起来,安龙县在四个搬迁安置点开展“希望工程·陪伴行动”,以思想引领和技艺训练为主线,举办绘画、手工、武术等素质拓展训练特色项目,组织引领搬迁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拥有一技之长。
  今年3月以来,为深入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搭好新市民“过河之桥”、建好安置点“圆梦之家”,全力服务易地扶贫搬迁青年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在共青团贵州省委的积极带动下,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措并举,为新市民营造了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正安县瑞濠街道安置点整合服务人员组建了理论宣讲、和谐家园、绿色呵护、就业创业、守护夕阳等10支志愿小分队,并由“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派单,实现志愿服务有序化,服务对象全覆盖。
  松桃自治县团山社区安置点以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为平台,通过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宣讲能力优秀的人才组建青年讲师团,定期向搬迁群众传递党的好政策、社会好声音;组织各行业部门成立医疗、电力、法律援助、金融服务等行业青年突击队,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数据显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实施以来,团省委组织安置点青年参与“青春长征”线上火炬点亮传递活动,累计覆盖青少年万人次;联合省农信社发放“青扶贷”笔,贷款总金额2.亿元,其它金融帮扶资金共计.88万元,带动1.05万名青年就业;积极争取团中央支持,在贵州7个重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社区治理工作示范项目;依托万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在全省个安置点派遣志愿者人。
  这一系列举措,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的深入推进增添了青春力量!
  妇联加持新市民生活更多彩
  “以前每到周末,由于我们很忙,没空管娃娃,他们除了在家看电视没处可去,现在有了‘快乐星期六’这个活动,孩子能学到知识,也为我们家长分了忧。”6月6日,在丹寨县“新市民·追梦桥”巾帼志愿服务“快乐星期六”活动现场,看着孩子在活动中与老师开心互动,李忠燕欣慰地说。
  “快乐星期六”活动由省妇联通过开启兴趣培养直通车的方式,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儿童增强技艺、创造良好成长环境,为群众搭建“连心桥”排忧解难。活动开展以来,每周六都有数十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孩子前来参加语言、绘画、音乐等兴趣课堂,切实解决了家长工作忙碌陪伴不了孩子的难题。
  除了丹寨县,在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建设的进程中,全省各级妇联正充分发挥“娘家人”作用,积极解决妇女儿童在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省各级妇联深入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巾帼家政助脱贫行动”,开展“三女”培训,扶持巾帼企业,让安置点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此外,省妇联在安置点开展“母亲健康快车”、妇女“两癌”救助、“春蕾计划”等项目,聚焦安置点妇女群众的暖心关爱,搭建为搬迁妇女群众排忧解难的“连心桥”,提高安置点妇女的归属感。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还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优势”,以开展法治宣传、调解矛盾纠纷、梳解群众情绪等举措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今年来,贵州省妇联将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作为聚合群团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工作任务,举全会之力,发挥遍布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联组织的作用,积极搭“五桥”、建“五家”,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为搭建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成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筑梦桥贡献了巾帼力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红梅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