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龙生态优质稻吃出好味稻 [复制链接]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月的安龙,大地春意盎然,勤劳的村民穿梭于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春耕生产景象。

踏访安龙县春潭街道山岔村,一排排整齐的民居依山而建,环抱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的恬静。

田坝里,一块块整齐划一的田块披上“绿衣”,格外惹眼。这里,就是安龙县水稻无纺布旱育秧育苗示范基地。技术员走到起垄好的田中间,小心翼翼地掀起绿色的无纺布,悉心地照看着秧苗的长势。深绿色的无纺布下,“红壳晚”水稻的优质良种正在悄然生长。

这仅仅是安龙县提升水稻优良基因发掘、育种效率和实现传统“经验育种”向现代化“精准育种”,开启了水稻循环经济新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缩影。

“下面育着的不是一般的秧苗,它可是我们公司潜心培育的“红壳晚”和“金边晚”优质良种水稻呐!”贵州丰颐万石季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杨再龙乐呵呵地介绍。

“红壳晚”和“金边晚”何以受到如此青睐和呵护?这还得从溯源说起。

在安龙,红壳晚米和金边晚米素有“皇城贡米”之称,因其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米质晶莹剔透和软糯甘甜等特性走俏市场,而今,由于这两个品种的产量低和培育难度大等因素面临种源濒临。

“公司基于‘红壳晚’和‘金边晚’的特性,我们正大力做好挖掘品种资源和做好保护与开发。”在一旁的公司技术指导付国林抢着说,用现代的理念、生产技术、包装营销来促进水稻的开发是我们的必行之路。

贵州丰颐万石季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年5月注册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农业农机技能培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企业。主要以地方优质稻品种“红壳晚”和“金边晚”发展为主,注重地方优质稻品种的提纯复壮,以基地连接市场,创优质知名品牌,推动地方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为了种源的保护和推动种植,该公司已有自己的种源基地,实行专家全程指导,从源头把控,通过全程无化肥的传统农耕,保证了从田间到舌尖一条可追溯的管理链条,确保米质的健康。

“刚开始,我们做推广种植这项工作十分的艰难。县农业部门和公司组成宣传先遣队走村串寨做宣传,磨破了嘴皮子农户还是抱着质疑观望的态度。”杨再龙回忆起当初做群众工作感慨万千,“其实,最主要的是让农户转变把‘水稻种植变成经济作物’来种,这样就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同台竞“技”,比较之后最有说服力。“以前我家种的水稻,一亩产量在斤左右,但是市场价谷子只能在1.5元每市斤,一亩最多卖得元左右。而现在种植“红壳晚”水稻,一亩虽然只产来斤,但是公司是按照保底每市斤4.1来回收,折算下来一亩就能在元以上,相比之下一亩的收入比以往就多了元。”家住该县笃山镇拉坡村种植户王学富仔细算了这笔经济账后毅然种了10亩。

同样,春潭街道山岔村上岔河组村民刘施慢就流转当地的田块种植了“红壳晚”和“金边晚”亩,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看准了市场,有了保底收购,我就像吃了定心丸,划算!”刘施慢期望满满。

像刘施慢一样既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种植户越来越多。今年,单就20亩以上的种植农户就超30户。

借助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公司继续扩大规模,加大科学种植技术推广力度和品种选育力度,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保价回收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等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设1.5万亩绿色生态优质粳米生产基地,打造安龙优质米品牌,加快安龙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步伐。

通讯员王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