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动贵州特色小 [复制链接]

1#

年,第七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传递喜讯,我省小城镇建设已从加速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贵州省小城镇发展新篇章由此开启。对贵州来讲,小城镇是大战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小城镇做出特色,做到全国一流;小城镇是大名片,把小城镇做好了,完全可以成为展示贵州良好生态、多彩文化、优美环境的靓丽名片;小城镇是大产业,既锚定“高质量”,跃步新发展。可以发展“高大上”的高端产业,也可以发展“接地气”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决战脱贫攻坚中的多彩贵州,继续加快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步伐。

八年来,全省小城镇完成项目投资亿元,新增就业人口万人,新增城镇人口万人,带动全省城镇化水平提升4个百分点。

步履坚实,不遗余力。新起点上的贵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平塘县克度镇

推动贵州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如果说,特色小镇发轫于浙江,推广于全国,已成为“浙江模式”一个响亮品牌;那么,特色小城镇“贵州经验”,同样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正如新华社智库专报中评价:“贵州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小城镇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尤其是,贵州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2.5%,个乡镇遍布山川,如何凸显山地优势又符合阶段发展特征的推进小城镇建设,对于贵州践行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小城镇,大战略”!

囿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原因,贵州小城镇发展先天不足。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叠加来袭。

不畏浮云遮望眼。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征途中,省委省政府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小而专”要求,出台政策类、管理类、技术类顶层设计文件60余个,形成小城镇建设发展政策保障支撑体系,稳健地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贵州山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之路。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星稀到棋布,贵州小城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以玉屏自治县大龙镇为代表的交通枢纽型城镇蓬勃兴起、以花溪区青岩镇为代表的旅游景观型城镇繁花似锦、以仁怀市茅台镇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型城镇融合发展、以红花岗区虾子镇为代表的商贸集散型城镇乘势而起……

在15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和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的典型引路下,全省小城镇建设竞相发展,一大批独具风貌的特色小城镇崛起在广袤的黔中大地。

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至年全省小城镇建设移民安置点个,安置人口31.8万人,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人,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推动民生工程快速发展——全省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19个增加到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22个增加到个;一大批小城镇实施了生态河道治理和生态停车场,建成了绿道慢行系统,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建设了一批“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配套完善”的特色小城镇;全省有15个镇入选中国特色小城镇名单,数量位居全国第8、西部第2。

推动居民生活福祉增强——累计建成寄宿制学校个、公立幼儿园个、市民广场或公园个,82个镇开展市县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联合办学,个镇完成标准卫生院改造达标,92个镇建立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馆,93个镇建成体育场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年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特色小镇新闻发布会上,贵州作为西部唯一省份、全国两个省份之一进行了经验介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对于贵州以特色小城镇为抓手推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成功做法均予以充分肯定。年4月,住建部对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贵州省1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黔西南州安龙县纳孔村

高质量发展“高”在哪里

步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质量”和“速度”。

随着中央对小城镇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系列积极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顺应发展大势,全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也从加速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目标,全省将加快实施“3个1工程”,即推动全省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培育创建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推动全省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把稳舵、鼓足劲、加油干。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贵州坚持从实际出发,正视与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小城镇“三变”改革,开展小城镇综合整治,以特色产业为动力分类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同时,以小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核心,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推进“1+N”镇村联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究竟“高”在哪里?

——高起点定位

在贵州,大多数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传统,犹如丹青长卷,处处皆可入画。

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小城镇按照“大战略、大名片、大产业”的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探索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产业立镇、城乡融合;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谋划出贵州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在发展理念上,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现组团式发展,多为生态“留白”,多给自然“种绿”;

牢记“地无三尺平并不是劣势而是优势”的殷殷嘱托,立足山地特色,尊重自然、道法自然、以自然为美,“贵州版本”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创建破茧而出,成为我省适应和引领贵州山地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新探索。

——高标准建设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怎样一幅好画,都始于洗笔、研磨、铺纸。而画好这幅山水画,要体现出小城镇的“颜值”和“气质”,贵州还要补齐发展短板。

关键是以民生工程为基础;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至年实现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

重点是彰显文化特色;加强山水形态、传统民居、民族风情、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因地制宜把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山地文化等融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留住乡愁古韵,塑造特色风貌,鼓励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着力点是完善配套功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原则,完成寄宿制学校、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标准卫生院、汽车客运站等一批“8+X”项目落地,促进“小城镇”实现“大服务”。

——高水平管理

加大人才支持,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招聘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急需紧缺人才,确保有一定比例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加大干部挂职交流力度,选派优秀干部脱产到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挂职锻炼。加大培训力度,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同时,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不“摊大饼”,改“蒸小笼”,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让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步伐因小城镇建设迈得更加坚实。

六盘水六枝特区岩脚镇

改革创新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贵州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首创“五个率先、五个突破”工作做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推动小城镇提档升级;实施扩权强镇,下放项县级管理权限;开展以镇为单位小康创建的创新;探索推进小城镇“三变”改革,让小城镇“变”出一片新天地……

其中,贵州创建的“1+N”镇村联动模式,是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探索。

年,我省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镇村联动发展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理念,推动镇村“联规、联动、联建、联美、联富、联强”,全省个示范小城镇“镇村联动”覆盖率达到84.42%。年,省政府又将“推广‘1+N’镇村联动模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省推广,将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综合整治、绿色发展、产业发展向农村延伸。

三年来,在全省20个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的探索中,大部分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增速超过10%。仁怀市、福泉市、湄潭县、龙里县4个试点县(市)完成辖区内所有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16个试点县辖区建制镇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全覆盖,毕节市采取整县推进模式,实现全市建制镇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全覆盖。

黔贵起风潮,小镇领风骚!

面对全社会的
  通讯员姚嵩彭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孙勤

编辑彭银


  编审孙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