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黔西南州民营企业产业扶贫发展研究人 [复制链接]

1#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重要举措,战略地位非常明显。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深水期,精准扶贫的成效与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更是全民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亟需弥补的短板。本文拟从微观调研层面对黔西南州产业扶贫展开调查与分析,以为更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价值性政策参考。

黔西南州民营企业产业扶贫模式

在贵州省工商联的指导下,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黔西南州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切实把组织引导商会民企投身脱贫攻坚,组织动员民营企业与村结对帮扶,共赢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的企村结对帮扶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开展千企帮千村。按照“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建立“扶贫车间”等多种方式,探索企村结对帮扶新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企村结对帮扶新机制。黔西南州“千企帮千村”台账录入和管理在贵州省率先规范,并首次录入贵州省大数据平台。截止年6月底,“千企帮千村”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台帐显示,全国范围内帮扶黔西南州的企业有家,企业实施项目个,受帮扶村数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个),企业投入总金额.万元,受帮扶贫人数人,共分四批建成了96个省、州“千企帮千村”示范项目,实施项目主要覆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性扶贫等方面。

探索总结提炼推广成功的企村结对帮扶模式如下:“三变”模式:土地等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组建公司或合作社运作。例如,兴仁县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三变”模式,农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项目建设,将扶贫开发类资金量化为农民持有的股金入股,农民土地流转到公司以后作为公司股民,参与园区的日常管理,到园区务工,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就是公司与村合作社合作,共同建立产业基地,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其中,共同发展,走产业扶贫之路。比如,望谟县光秀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结对帮扶的,而且还是一企帮多村,年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已建立板栗育苗基地1个,免费发放株育苗给群众栽种,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帮扶12个村户农户,其中贫困户户,带动建立了7个板栗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万亩,取得良好的帮扶效应。“公司+易地搬迁+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就是公司承接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规划建设内含产业布局的易地搬迁特色小镇,在易地搬迁小镇中布局扶贫车间,让搬入贫困户就近就业,从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比如浙江商会成立贞丰县土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易地扶贫搬迁土布小镇项目,年搬进入住户,户贫困户,已建成5个扶贫车间,织布、服装生产等扶贫车间共解决了个贫困人口就业;“公司+合作社+农庄+农户+互联网”模式:就是公司与村合作社联手,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将企村结对帮扶由产业帮扶向农庄式发展延伸拓展,规划建设富集产业和新业态的新农庄,从而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就业途径,同时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产业发展网络平台和电商平台。比如贞丰县顶罈椒业有限公司就采取这种帮扶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年,公司已建花椒种植基地4个,覆盖6个村户农户人,正在规划建设花椒产业园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新农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贵州仁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薏仁米产业,将多个同一业态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整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企、社、农明确分工,公司负责组织农户,按公司生产经营计划抓好标准化种植、农资采购、收储管理,农户社员严格遵守合作社章程,按照合作社的指导和要求抓好生产和参与公司经营利益分成。

2.电商平台助推消费扶贫。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聘请专业团队管理电商平台,利用其丰富高端的信息及人脉资源获取到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的政策支持,其中采用淘客带动流量的方式为电商带来约20名粉丝。公司运营团队拍摄了26.2万亩望谟县板栗基地宣传片,并与新媒体合作请到了时下当红带货女主播薇娅为哆吉栗直播,1小时销量为万元。

3.组织开展公益捐赠。年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全国扶贫日”捐赠活动,动员组织14家商会或企业参加现场捐赠,捐赠资金共.8万元。年5月15日,中天金融携手中融人寿积极投身贵州脱贫攻坚“冲刺90天”行动,正式启动望谟县乐旺镇大湾村的结对帮扶;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大湾村捐款万元,助力大湾村如期实现脱贫。

黔西南州民营企业产业扶贫成效

1.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全年黔西南州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2.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3.88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减少到3.5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4%。贫困村出列个。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安龙县脱贫摘帽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验收,宣布退出贫困县。普安县、贞丰县、册亨县脱贫摘帽通过州级初审,达到申请省级实地评估验收标准。

2.民营企业荣获国家、省级荣誉称号。脱贫攻坚中,州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贵州泛亚实业(集团)公司、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贵州一树大家康健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贵州黔仁茶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获评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助力就业扶贫的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菁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3.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年,以农村产业革命为主线,以亩以上坝区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为目标,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全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聚焦十大重点特色产业和“一县一业”,稳步推进5个万亩(完成蔬菜、茶业、精品果业、中药材、特色粮食种植各万亩)工作。

4.坝区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于年5月正式启动,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帮助下努力争取、主动对接,黔西南州于年7月正式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签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立了合作关系。义龙新区德卧镇八光海子坝区、兴义市敬南镇十里坪坝区、安龙县栖凤街道办平寨坝区的5家企业(基地),成功申报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共计.96亩,基地数量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毕节市,占全省基地数量的23.8%。五个生产基地中,包含了三个蔬菜基地和两个食用菌基地,基地的成功申报进一步推进了坝区内产业结构调整,为蔬菜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黔西南州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是产业扶贫的基础前提。一是对贫困户加强思想观念的引导。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贫困者才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引导贫困户改变思想改变观念,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参与到民营企业的项目选择,项目管理和建立机制等活动中来,鼓励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这样更有利于贫困户和民营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增强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加大产业扶贫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对网络媒体不发达的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让贫困户有学习的对象和榜样,同时能通过最传统的方式知晓产业扶贫的政策,资助措施,项目申请,脱贫目标等相关利益信息,引导贫困户积极投入产业中去。三是注重短期扶贫产业和长效扶贫产业的协调组合。让贫困户从中能看见短期和长期效益,深切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以便对扶贫产业产生兴趣和提高积极性,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提高参与产业扶贫的意愿。

积极发展培训本土人才是产业扶贫的关键重点。一是积极发展本土优秀企业。贫困村本土的优秀企业是贫困地区宝贵的资源,对于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外来企业难以比拟的作用,企业家回乡创业的乡土情怀是本土企业生长的重要推动剂。二是积极引回离乡外出人才。本土人生与斯长于斯,有深厚的乡土情结,有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愿望,乡土情结会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回乡兴业,回报桑梓,可以从中挑选人才积极的发展和培训为产业技术人才,让离乡背井的人都愿意回来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某些地方政府实施了“能人回请”计划、递进培养工程、企业帮扶计划等,一大批在外的优秀人才都被请回来参与本地创业。三是积极培训贫困户中青壮年人才。让贫苦户有一技之长,适应民营企业的生产要求,同时也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归属感。

改善物资设备条件是产业扶贫的根本保障。一是增加政府财政预算。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得到国家财政预算更好的支持,尤其是要解决好发展起来后再投入的问题,资金问题是很多乡村本土“能人”、返乡创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发展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二是做好金融贷款工作。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的做好有乡村本土特色的、有优势项目龙头企业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对于能够带动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本土企业,在明确企业扶贫的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启动资金贴息贷款的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三是充分用好捐助资金。每年扶贫日都有大量的捐赠资金,可以对做得好的但物资设备欠缺的企业主给予奖励或者资助。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产业扶贫的持续力量。一是要加强对贫困户知识技术能力的培训。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管理技术人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状况,需要通过民营企业来充分调动知识教育、技能传授等相关资源,以市场合作为导向,为贫困户提供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能力,促进和改变其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二是要加强对本土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尤其是通过自谋发展致富的本土企业主,在企业扩大规模经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得到经营管理科学知识的引导和改变观念,才能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下去。尤其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科学技术日益变革,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日益显现,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内在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三是要传播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产业扶贫经验。让民营企业之间多互动,多学习交流,相互促进发展。

加强产业精准化程度是产业扶贫的创新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辣椒)、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石斛)、精品果业、生态渔业、油茶、烤烟、薏仁等十大产业,走一条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扶贫产业道路。中医药迎来重振辉煌的历史时刻。湖北省确诊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80%以上。民营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振兴中医药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健身旅游,广泛推广城市健身活动,打造城市运动休闲功能区,推进研学旅行,鼓励旅行社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农事体验、生态科普、户外健身等活动,推进生态绿道、露营基地、自行车道,郊区绿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等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化的在线零售、医疗、物流快递等行业“危中有机”,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和销售生产资料培育了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促进线上线下交易,不断完善农产品销售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三是推动发展康养产业。老年人未来新的养老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将迎来一个新的机遇。黔西南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获得“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是全国少有的能促进心肺功能和心血管自我修复的康养胜地。

全州荟萃了峰林、石林、峡谷、湖泊、瀑布、地缝、洞穴、天坑、奇石等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被称为“全域山地旅游胜地”,可以满足人们审美娱乐和休养康复的需求。积极开发不同层次的康养旅游产品,打造“养眼”的观光系列基础康养产品,打造“养身”的体育系列重点康养产品,打造“养心”的文化系列特色康养产品。产品的分层和组合为健康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康养旅游国际化度假区的功能,推进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黔西南州民营企业产业产业扶贫发展研究调研组戴云袁晓莉韦熙陈姿含)

责编:张靖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