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位于安龙县招堤街道阳方村的贵州大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这里,是安龙县加快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一个样板;
这里,是安龙县唯一一家工厂化栽培的农业现代化工厂,实现了闭环管理生产;
这里,促使了栽培模式从目前传统栽培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工厂化标准转变。
远眺厂区,一排排钢架大棚排列错落有致,整个厂区弥漫着菇香味,沁人心脾。
走进装袋车间,身着“大秦生物”字样工装服的公司员工忙碌而有序作业。
“套袋、套环、打孔、封盖……”一袋袋通过精准配料好的菌袋在员工们麻利操作下被传送带缓缓输送到下一个车间。
“公司已经摒弃传统的瓶装,现在采用的是袋装,菌袋的含水量、PH值等精准度要求特别高。整个菌袋上架前都要经过灭菌、冷却、接种等工序流程。”装袋车间主管钟细海认真查看每一个装袋环节,特别是菌袋进入培养室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数必须严格达到菌袋培育的要求参数。
贵州大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食用菌生产、菌种研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为经营主体,建于年3月,总投资1.7亿元。拥有全套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净化实验室、净化菌种培养室、智能化生育室、大型烘干设备5台、保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其中包括五条日产10万袋的全自动菌包生产线、实验室、恒温培养车间、工厂化出菇车间、保鲜库及烘干车间等,标准出菇大棚栋。
柏正香,在公司务工三年多的老员工,她对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熟悉,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她更清清楚楚。“进到厂里,我才亲身体会到科技含量的重要,而且在这里干活脚不沾泥巴。”
“以前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搞传统农业,公司里搞的这个才是‘高科技’,到公司做工既赚到钱也学到了技术。”员工舒显梅的家就在阳方村,公司就建在她家门口,到公司务工三年多的她着实得了实惠,也长了见识。
该公司主要以鹿茸菇、香菇、海鲜菇、蟹味菇、白玉菇等品种为主,年产各类鲜品菇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福建、湖南、广州、重庆以及东南亚一带,实现年产值约1.1亿元。该项目是一个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的现代科技农业项目。
韦莉每天都会在8点钟上班前准时赶到公司上班,穿上工作服的她和其她员工一样站在分选车间操作台前仔细地给菌菇切割菇脚,然后按照等级分选。在她认为,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轻松的活儿已经很满意了,每个月还能挣上多块钱。
同时,该公司坚持为农、惠农,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目前,带动贫困户50余户参与种植经营,全年带动当地劳动就业余人次,公司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接机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推开6号出菇间的手拉门,韦昌修和贺贤美正在小心翼翼地从菌架上把白生生的鹿茸菇移到塑料筐里,她们的任务是每采摘完一架菇后就推到分选车间交由其他人按照等级分选。
“我和贺贤美是同一个寨子的,走路十多分钟就到车间了,我们每天的活就是把出菇间里的菇移除后运送到分选车间。”韦昌修笑着说,干这活比在家里干农活强百倍,太阳不晒雨不淋。
从净化实验室到净化菌种培养室再到智能化生育室,一直到大型烘室最后到保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大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鹿茸菇、海鲜菇、白玉菇等菇类并未“走”出厂区大门,一切都在不同的车间里运营生产。
16号出菇间里,鹿茸菇长势喜人。悬挂在出菇间顶棚的雾化器正喷射出白色雾水,朵朵鲜嫩的菇头沾满了莹莹剔透的小水珠,让人垂涎欲滴。
“这个喷灌喷出的水,是经过纯水过滤器过滤好的,这菇是可以生吃的。”一直引领我们在整个厂区采访的大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专员王时容打趣地说。其实,出菇间里的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参数的精准度全靠这个小小的控制面板来操作,王时容指着出菇房的墙面上手提电脑般大的控制面板介绍,这也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核心所在。
安龙县把发展食用菌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以科技为引领,逐步构建县级万亩、镇级千亩、村级百亩的食用菌“百千万”产业基地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冷链物流仓储水平、科技转化水平、经营主体水平、产品品牌水平和产品加工水平,着力加快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步伐。
通讯员王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