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破藩篱,合肥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跑潇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办法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408.html

科技成果如何高效转化?怎样才能做到无缝对接?如何打造一套完善的体系来保障科技成果的充分转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下,促成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世界难题。

探索永无止境。在这条崎岖之路上,创新合肥逐渐摸索出一条通关攻略。

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

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原始创新是源头活水,无论是科技革命还是工业革命,依靠的皆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在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上,合肥不遗余力。

如今,合肥现有高校61所,在校学生70万人。拥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家,各类新型研发机构21家。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个,省一室一中心20个,院士工作站68个、博士后工作站个。

围绕国家战略,突出原始创新,合肥不断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能源、环境、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国字号研究平台组建运行,建成、在建、预研11个大科学装置,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九章计算等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不仅如此,中国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三位院士分别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成立了产业化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在等离子体、大气环境探测等技术领域转化了一大批成果实现产业化。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信息不对称。要让待字闺中的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必须在企业与高校院所间搭建起双向对接的桥梁。

为此,我市出台《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以高校院所为主体,与中国科大、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平台26个,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同时,聚焦产业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制定《关于组建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遴选培育一批市技术创新中心,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争创安徽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首批8个省实验室和7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运行。

此外,我市还不断促进技术转移服务,已拥有技术转移机构2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33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9家。设立市天使投资基金,规模6.24亿元,累计实施投资项目个,投资金额5.53亿元。

提升承接成果转化能力

为提升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我市以企业为主体,成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机器人等2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不仅如此,我市还重点解决科技成果工程化问题,支持企业建设各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每年增加个以上。

目前,已培育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0家(国家级18家),备案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98家(国家级20家),着力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全生命周期创新链,加快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实施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年培育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户高成长企业。年,7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新增数量居省会城市首位(总数居省会城市第二位)。累计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均居省会城市首位。

构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为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我市积极构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成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安徽创新馆,完善安徽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功能,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科技市场,成功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合肥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安徽联合产权技术交易所,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场所整合,开通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积极推行创新贷、科技小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创新贷、科技小额贷累计放贷9.6亿元。年,全市技术合同输出项,输出额.69亿元;技术合同吸纳项,吸纳额.44亿元,同比增长35.19%。登记科技成果项,同比增长81.93%,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项,实现产业化应用项,产业化应用占比38.27%。

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加速转化应用,实现科技价值!

我市创新实施12个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壮大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战新产业,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升级,累计建设家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积极培育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合肥高新区打造形成量子一条街。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合肥广大科技工作者快速开展科研攻关,涌现出中国科大托珠单抗治疗方案、智飞龙科马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安龙基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东超科技空气成像技术、博微太赫兹测温安检一体机等一批技术和产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我市出台人才支持专项政策,做好医疗服务、子女就学保障等精细化服务,成立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搭建政府联系高层次人才桥梁和纽带,积极构建集研发、孵化、融资、服务和园区承接、知识产权保护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发力千亿级科技大市场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合肥探索不断深入。今后我市将围绕打造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其中,将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构建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合肥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依托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和平台载体,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产业布局,加强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业,培育引领型的原创先导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值得期待的是,我市将力争通过三年攻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市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每年就地转化科技成果项,每年打造个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力争到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

摘自合肥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