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药物涂抹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1031/6614067.html贵州省黔西南
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
是尚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年
该县实验高中一位副校长
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他就是带母求学12年
如今回乡教书育人的刘秀祥
01、带着母亲边打工边上学,第一次高考因病落榜
刘秀祥4岁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姐姐们先后离家出走,曾经的六口之家,在刘秀祥10岁那年,只剩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给母亲买药,年幼的刘秀祥开始捡废品、打零工,跟着大人上山采药。生活艰难,刘秀祥始终没有放弃读书上学。没钱交学费的时候,老师为他垫付了学费,老师一句“你来读书就好”,刘秀祥至今记在心里。
小学毕业,刘秀祥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县城里的中学。
他带着母亲去县城读书,因为没钱租房,就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捡废品,周末则四处打零工,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安龙县第一中学,为了赚取学费,那年暑假他跟老乡到贵州遵义的水电站打工。因为不分白天黑夜干活,睡眠严重不足,刘秀祥还从多米高的架子上栽下来过。
打工挣的钱交完学费后没有什么富余,在人生地不熟的安龙县,刘秀祥只能租到一间闲置的猪舍,简单处理之后,和母亲住了进去。“以前特别害怕过年,不能给妈妈买衣服,不能给她做好吃的。”
高中三年,刘秀祥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维持生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刘秀祥一直企盼的黎明,没有到来。
绝望的时候,刘秀祥想过离开这个世界。他翻开以前的日记,过往的窘迫和辛酸一幕幕重现,随时都要把刘秀祥逼入绝境。
年5月19日日记里的一句话,抓住了刘秀祥的眼睛。
“当你抱怨没有鞋穿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这句话让刘秀祥一下子就释然了。
02、人间有温情,众人帮助下他再战高考
刘秀祥拿着变卖所有家当换来的86元钱,带着母亲离开安龙,到黔西南州的州府兴义市,从头开始。经朋友介绍,他在一家洗浴中心找到了工作。
“从客人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那种生活只能通过读书获得。”就这样,刘秀祥决定复读,他开始寻找能够接收他的学校,但连续联系了五六所高中,都被拒绝了。有一位校长,他甚至去拜访了四次。“我第五次去拜访他,我给他跪下了。”
这一次,校长接受了刘秀祥。
刘秀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校长的接纳,意义不仅是接纳本身,如果他当时没有接纳我,可能我就带着仇恨离开了,觉得世界很冰冷,人间没有温情,而事实上,人间确实有温情”。
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因为照顾母亲,刘秀祥选择住在校外。班主任了解到刘秀祥的情况,开始发动全校师生捐款,刘秀祥得以专心致志学习。
年,刘秀祥第二次参加高考,考取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03、“千里背母上学”
考上大学开心的那股劲儿还没过去,刘秀祥就到铁矿厂打工,筹集上学的路费。年9月,刘秀祥带着母亲千里北上,到大学报到。也是在这期间,他的故事被媒体发现,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事迹上了当地报纸的头版。
当时的他花了几百块,买下了学校报刊亭所有刊载他故事的报纸,他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同情、可怜,应该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大学四年,刘秀祥利用课余时间做着各种兼职,发传单、摆地摊、做家教、当服务生等等。他将打工所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母亲的住院治疗,一部分寄回贵州,资助初中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
在校期间,刘秀祥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诸多荣誉。
04、“教育就是人与人的情感”
一路走来,刘秀祥经历了很多坎坷,也感受到了很多温暖。
大学毕业后,一些单位主动向他发来邀请。其中北京一家公司,给出了年薪55万的待遇。刘秀祥本可以拿着高薪和母亲在城市生活,不再回到那个充斥着苦难记忆的老家。
但这时候,他捡废品时认识并一直资助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电话里,妹妹告诉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了。放下电话,刘秀祥开始为回家做准备。
刘秀祥说:“我想回去,给他们精神动力。”
于是,刘秀祥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在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教师招考中,刘秀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特岗教师,成为望谟县打易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
贵州省中考满分分,而刘秀祥面对的,是最高分出头,最低不足分的学生,他们抽烟、喝酒、赌博、谈恋爱、玩手机……如何影响这些对未来迷茫的孩子?
刘秀祥开始策划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周末邀请学生到家里聚餐,他甚至和学生讲了自己的故事。要知道,即使在自己处境最艰难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些。
可刘秀祥认为,教育其实就是生活的细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05、8年骑坏8辆摩托车,为资助学生变得“像乞丐”
3年后,刘秀祥作为特岗教师的任期结束,他可以双向选择,自行决定去留。刘秀祥选择继续留下。
望谟地区的老百姓对教育不够重视,当时,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6%。刘秀祥想影响更多的人。他骑着摩托车去学生家劝学家访,车上绑着音响,播放着自己的故事。
8年里,刘秀祥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
刘秀祥自掏腰包,资助学生,但他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他开始四处筹钱,但借的速度跟不上还的速度,久而久之,就落下了“刘老师像乞丐到处乞讨”的名声。
年至今,刘秀祥自己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多人。
截止到年9月,他为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多万元。
另一组数据,更让刘秀祥激动。年高考,望谟县本科上线率63.44%,在全州9个县市中排名第三,而5年前,望谟县高考本科上线率仅为12.26%,排名倒数第二。
谈到变化的原因,刘秀祥说:“学生还是那样的基础,教师还是那拨教师,结局却变了。家长被唤醒了,相信学校,学生被唤醒了,觉得读书有用。”
12年前
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
如今的他
已成为多个孩子的“守梦人”
他用亲身经历让孩子们
相信奋斗的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