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因了一个“缘”字,我便和安龙县万峰湖镇毛凼子村青杠坡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孙成友成了“亲戚”,是他家的包保责任人。
月底的一天,我驱车上山坡、越沟壑、穿丛林,从镇上集市出发,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便来到了位于“两山夹一沟”的孙成友家。幸甚,第一次来访,他们都在家。
板凳拿出来、米酒端出来、“大山”侃起来……结对成亲戚,同坐一张凳。一个下午的交流,我才十分地清楚:孙成友户实际共同生活人口4人,户籍人口4人。户主孙成友、配偶黄吉香身体健康,大儿子孙仁超在龙广二中读书,小儿子孙仁涛在龙广一小就读。家有耕地面积7.1亩,林地面积41亩。家有四季换洗的衣服和床单被褥,吃饭不愁、饮水不愁。都已缴纳农村合作医疗,未生病住院。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吃穿不愁,教育、医疗和住房均有保障。
王云(左一)下村走访
如果年以前问他养猪做什么?他的回答一定是:养一两头,杀一头腌腊肉过年,另一头卖得的钱拿来做整年家庭的开支。而如今,他不只是养几十头,而且还要壮大养殖规模,争取一年赚个十来万。
和大多数村里人一样,几年前孙成友和妻子黄吉香踏上了在外谋生的打工路,去过广东、福建、浙江,后来在龙广集镇摆摊卖水果,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紧巴巴。
年,驻村干部说国家有“特惠贷”的好政策,可以免息贷款,他觉得贷款不要利息是好事,于是想贷5万元来发展养殖。那年6月的一天,孙成友高高兴兴地跑去镇上的信用社,准备办理贷款手续,没承想,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说,你们村不是信用村,你们贷不了款。
两山夹一沟,只要勤劳就有收。孙成友家居住的山里,生态资源很好,特别适合种草发展养殖业。
想定的事就要干。贷款无望后,那年秋季,孙成友和亲戚朋友东挪西借,凑了2万多元,买了10多头猪仔来养,恰好那年的猪肉价很好,他家养了半年多的猪可以出栏了。那时经常有屠户上门来收购,也就从这开始,孙家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王云(中)入户走访同群众交流
年底,孙成友把卖猪的钱,用部分来改建猪舍,同时在山沟里种植皇竹草,还买了两头小黄牛来催肥。他说:搞养殖,不能单一,不只是养猪,牛也要养。
可是,养牛也有风险。因为技术不过关、缺乏管理经验,年有一头黄牛差点就“去货”了。当时,黄吉香有些气馁,劝他别养牛了,专心养猪就行了,养牛的风险也不小,孙成友决定还是咬咬牙坚持。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他们一边向养殖大户学习经验,一边加强防疫措施。年底,他们又新建了猪舍,引进了本地猪种,在精心养护下,当年纯利润就8万多元。
去年,孙成友又引进了8头母猪,2头公猪,猪仔就配了40多头,等到年底就能卖完了,稳妥妥赚个10万元没问题,生活肯定能大变样。
还有件值得高兴的事,去年,他和妻子把几年的积蓄拿了出来,准备在龙广购买地基建房,打算以后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读书。
俗话说穷要养猪,富要读书,孙成友总觉得,他们这一辈在山里养猪还可以,但对于下一辈,还是要供他们读书,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王云(左一)下村走访,查看养牛情况
养猪养牛志当远,不用扬鞭自奋蹄。其实,帮扶路上,孙成友并不盼望作为教师的我能给他什么帮助,只希望我能帮他家咨询“特惠贷”的政策而已。
王云,男,安龙县万峰湖中学教师。年8月,任安龙县万峰湖镇毛凼子村帮扶干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 整理
编辑徐涛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