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民俗感受布依风情的魅力 [复制链接]

1#

布依族在贵州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族,其中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是全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还有一部分散居在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等地。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布依族历史悠久,秦、汉之前就已经追溯到布依族的踪迹。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

布依族在服饰上有自己的信仰和准则,服饰式样颇多,多为青、蓝、白等颜色。女性多穿用栏干花纹装饰的短襟长裤或裙子,喜欢蜡染、肩、领、饰等。男性服装与汉族基本相同,样式简单。在贵州目前很多地区仍保存较古老的服饰:用蜡染和织锦各色几何图案镶制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的边沿;下穿用白底蓝色蜡染的花布缝成百褶长裙。

布依族女性讲究头饰,婚前头发辫辫,戴绣花巾;婚后须改为竹笋壳做的“骨架”饰样,意味着已经是成了家的人。镇宁姑娘喜拢高髻,头发上插银簪,,形状如拱桥。着短衣长裙,绣花布鞋。其他地区则多着在衣襟、领口和裤脚镶上蜡染或刺绣花边的短衣长裤。在黔西兴仁和南安龙一带的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戴绣花围腰。银饰在布依族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着盛装时,银饰是必不可缺的。布依族常见的有竹节、铃铛、泡花、龙头样式的手镯,四方圈歪桃戒指、梅花、荷叶衣扣、围腰链、围腰排、银蝴蝶等围腰链钩、扁簪以及童帽用的银泡泡、银铃、银蛙、银佛像等样式,银饰样式多样。

布依族有许多特别的传统节日,“大年节”、“六月六”、“吃新节”等节日都具有布依族族固有的特色。

吃新节,又名尝新节。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所以过节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稻谷将成熟时,便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来少量稻谷,与糯米一同蒸熟后敬祖。在望谟、册亨等地,把新糯谷取来后,先煮熟晾干,舂去谷壳,再用开水泡胀蒸成糯饭,布依族族民把这种习俗称为“根金毫模”。

过大年节,布依族人族人以每年十一月为岁首。在荔波、平塘一带至今仍保持着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的习俗,但在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和春节并在了一起。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缝制新衣、打糯米粑、酿酒、腌制腊肉、做血豆腐迎接新年,除夕以最丰盛酒菜献祭祖宗,燃放烟花爆竹庆祝,阖家守岁到鸡鸣。正月初一由男孩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入畜圈,寓意为“六畜兴旺”,姑娘争先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之俗。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作乐。

六月六,祭田神、山神和土地神,祭毕用沾上鸡血的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状分别插入自家家的各块田中。与此同时,族里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由此保护社会财产安全。在许多地方(如兴义市的查白场、惠水县的董朗河两岸等地)还举行大规模的玩山活动。后经国家民委批准,确定“六月六”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节。节日的隆重程度,仅次于大年节。六月六节有许多相关的传说。如安龙县是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胜利,兴义的查白场传说是为纪念被恶霸逼婚、双双殉情的一对青年男女的。

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贵州望谟、安龙、独山、平塘、册亨、兴义等市县的布依语和壮语北部方言基本相同。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语借词。布依语具有完整的语音系统、丰富的词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结构。

布依族民居有平房、楼房和半楼房几种样式。半楼房一般后半部采取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形式。楼房的上层高,下层低,高层用于住人,低层用于圈牲畜,古称“干栏”,或称“麻栏”。它的形式美观,结构简单,适用于南方山区的地形特点。在房间布局上,堂屋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客房、寝房、灶房,室内设有火堂,供一家人取暖炊薪。在黔中一带,由于地产石头,大多数布依族民都盖石板房,无论是基础还是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采用石板;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如扁担山石头寨共余户人家,所有房屋沿排列整齐,均用石料建成。村寨的布局和寨前的小河、田坝及通向各处的石板平桥和石拱桥梁相互映衬。

布依族在贵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布依族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是璀璨炫目的,富有特特色的蜡染和织锦更是闻名已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