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欢
崇祯死后,朱家血脉经历了什么?其中一人被“囚禁”在贵州小县城
南明政权是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起的政权。李自成起义后,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清军入主中原,顺天府失陷,明朝宗室逃离北京,到了南方,在淮南一带抵抗清军。
崇祯死后,便由朱由崧在南京监国,把持朝政,不久自己登上皇位,这一年为弘光元年。后来清军南下攻破扬州,南京也不能幸免,弘光帝成了清兵的俘虏。南京陷落,朱聿键在福州自立为帝,改元为隆武。隆武帝发动了对清军的战争,但是由于郑芝龙叛国,清军占领了东南,隆武帝含恨而亡。西南地区的朱由榔又称帝,这时的抗清局面出现高潮,吴三桂的叛离致使抗清再度失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明政王朝,最后清军占领台湾,南明灭亡。
南明政权经历了四个政权,其中最长的就是永历政权。永历帝在大本营广州被清军夺了之后,便四处躲避追击,终日不得安稳,他身边的大臣也惶惶不安。战事紧张,慌忙之中,永历帝投靠孙可望,前往贵州。
孙可望野心勃勃,欲挟天子号令天下。他为了掌握实权,就将永历帝安置在安笼县这个边陲小地。安笼县这个地方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孙可望想借这里的地形和安笼这个名字困住永历帝。永历帝觉得安笼这个名字有牢笼之意,就改名为安龙。
安龙县名义上是皇帝的居所,实际上只是一个难民收容所,这个地方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到来而蓬荜生辉。皇帝被孙可望软禁在此,一切吃穿用度全靠孙可望的施舍。每日发放的粮饷特别少,月银也不够用,皇帝的行宫只是卫所旁边的几间破房。
寄人篱下,永历帝只好把这些苦都忍了,暂时把安龙县当作帝都。孙可望囚禁了皇帝四年,他终于没有耐心了,就百般虐待天子。永历帝身边的大臣就准备向李定国求助,让他来安龙县护驾。但是这件事走漏了风声,传到了孙可望耳朵里,孙可望就杀了永历帝身边的十八位大臣。
当地人同情这十八位大臣的遭遇,就将他们葬在了安龙城北。永历帝痛心疾首,没想到这些人会因为自己而死,为感念他们的忠心,亲自在他们的墓碑上书写明十八先生成人处。
见到这十八位大臣惨死,其他人也惶恐不安,怕命不保矣。孙可望与李定国起了内讧。孙可望向清军投降,李定国带着永历皇帝逃到缅甸。吴三桂投了清军之后,将永历帝从缅甸带回昆明,逼死了他,南明政权至此终结。
永历帝死后,明朝旧臣将其尸首葬于高塘山上。安龙只留下了破败的永历皇宫和十八先生墓。南明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南明政权四分五裂,各个宗室只想着自己割据称帝,你争我斗,怎能齐心打败清军?南渡三案的发生就是他们权利争斗的产物,这三大案件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凝聚力,明朝灭亡是个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