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安龙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安龙农业现代化实 [复制链接]

1#

今年以来,安龙县以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为目标,全力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绿色高效发展。

冬闲人不闲,眼下正是采摘冬菇的好时节。在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大棚里,菇农们正抢抓时间,采摘成熟的香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菇农陈德兴:总共种了4万棒,政府每一棒补贴我们1元,目前第二茬基本采摘结束,总共卖了17万元左右,第二茬结束后还有第三茬、第四茬,能卖20万元左右。

菇农陈德兴告诉记者,凭着自己的努力,加上当地的气候优势,政府的支持,他很有信心继续做大食用菌产业。

菇农陈德兴:公司有保底价给我们的,有时候还照顾我们种植户,还比市场价偏高一点,明年也还准备增加种植。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四季都可生产食用菌的县,安龙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进行全产业链发展规划,不断补齐菌种研发生产、菌棒和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以香菇、木耳为主导品种,高标准大棚种植为核心,辐射发展林+菌、稻+菌、烟+菌立体轮作种植,全县食用菌产量达18.65万吨。

菇农林家鑫:我是从福建过来的,听说这边的气候比较适合种香菇,所以就过来了,目前我一个人就种了13万棒,现在卖出去大概有20多万元。

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是安龙县食用菌龙头企业之一,已形成集菌棒生产、香菇种植、产品冷藏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与种植和务工就业。

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袁龙兵:总共生产菌棒是万棒,参与种植的农户是45户,共种植万棒,剩下的50万棒是由引进的6个福建人种植,我们给他们提供住宿和冷库,他们的产品是自由交易。

近年来,安龙县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围绕“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目标,充分利用25个“黄金坝区”和气候等优势,按照“一稳一主六特”的“”产业布局,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持续抓好食用菌主业,大力发展烤烟、生态畜禽、茶叶、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着力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助推安龙农特产品多形式走进市场。

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袁龙兵:回收后,一级菇、二级菇直接走市场,三级菇和片菇就拿来加工成干品。目的是提高它的经济效益;第二就是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时值冬日,寒意料峭,在位于春潭街道的安龙菜心示范基地,却是一派火热的劳动景象。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潘登美告诉记者,她家是蔬菜产业的受益者,除了日常的务工收入,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增收效果明显。

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居委会村民潘登美:我家有15亩土地流转给蔬菜公司,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加上我来这里务工,10块钱一小时,一天有元的收入,一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

安龙菜心示范基地是贵州省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在省南部沿线规划的以冬春季菜心为主的高端叶菜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基地结合全国蔬菜市场的茬口期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配备专业技术团队保证菜心的产量与质量,并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及渠道优势,让产品销售畅通无阻。

贵州蔬菜集团安龙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产销对接部经理金德杰:采取的是合理轮作、边种边收的种植方式,将菜心基地的利益最大化,确保每季都能收获绿色、生态、营养的时令蔬菜。

由于安龙菜心品质细嫩、营养价值丰富,很快就被外地客商预订一空。到了收获时节,工人们每天清晨就要开始采摘、装箱,第一时间运送到市场。

贵州蔬菜集团安龙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产销对接部经理金德杰:已种植的面积达到1亩,进入采摘期的有亩地,平均每天可以采摘蔬菜00斤左右。

无论是食用菌、烤烟、生态畜禽、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还是蔬菜,都是安龙县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生态、富民共赢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目前,安龙县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4.56万亩,规划种植食用菌1.87万亩、烤烟5.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1.3万亩、茶叶4.35万亩、中药材亩、精品水果12.54万亩,现有生猪规模示范场个、肉牛省级家庭农场20个,生态家禽年出栏多万羽。

贵州蔬菜集团安龙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产销对接部经理金德杰:可以带动周边群众余个就业,随着春节临近,我们的菜心将大批量发往粤港澳地区,务工人数还将会大幅度增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安龙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接下来,安龙县将重点在强化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机制创新、要素配置、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绿色发展上铆足干劲,抓实抓细,让农业现代化建设成色更足、底色更靓。

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正旺:以稳面积、提产能为“主攻点”,抓好粮油生产;以创品牌、促增收为“切入点”,抓好特色富民产业;以强龙头、提质效为“突破点”,抓好经营主体培育;以早安排、早防范为“立足点”,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以强监管、促安全为“防范点”,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以强争取、提后劲为“着力点”,抓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建设和申报;以转思路、提效益为“落脚点”,抓好农业农村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全面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岑权杨明惠陈秋

编辑:熊朝鑫

审核:杨顺唐金叶娟

责编:张致刚杨南梅

编审:岑权

监制:陈昱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