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xwdt/频道出品
深秋的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坝区,冷凉的气候正适合下地劳动。在坝区一角,几十位村民正背着除草机除草,并把除完的草整齐铺在田地上。“这些除下来的杂草,可是我们地下‘宝贝’过冬的棉被呢。”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夏与说。
夏与口中的“宝贝”,就是三道墙坝区亩土地的“主角”——中药材白及。
镜头一:点土成金,生态除草遍地忙
白及是当下很有市场前景的中药材,安龙县良好的环境非常适合白及生长。“我们从年开始在安龙发展白及种植,目前主要涉及药材资源保存、种苗生产、原生态种植、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罗尚申告诉记者,公司先后投资建立了全国技术独有、规模最大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生产基地20万平米,年培育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万株,白及生态高产栽培核心示范基地余亩,每亩保守估计产值8万元,亩产值将4亿元以上。
除草是白及生长环节的重要环节,一年要在春夏秋三季开展。这些天,三道墙村云脚组村民付之元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亩白及基地的种植部负责人,付之元要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带领大家完成除草任务。
“我们的种植白及的整个过程,都是按照绿色生态的标准来进行的,不用除草剂,也不用生物肥。”付之元介绍,白及基地发展的是“干净农业”。
“以前我这地里就种玉米,一年一季,一年除去人吃的,剩下的能养两头猪。根本就赚不到几个钱,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荒了很多地。现在种植白及,我们在这里做事一天至少有70块工钱呢。”已经是白及种植好手的村民王春贵说,除了日常基地务工的收入,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和年底分红。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优势产业,三道墙坝区经过3年大规模的白及种植,逐渐迎来了白及的丰产期。
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坝
镜头二:流水作业,采挖下种有条不紊
“挖白及的时候,要注意从白及根部挖下去,一定要注意距离。”在安排完还未成熟的白及除草作业任务后,付之元马不停蹄地赶往三道墙村云脚组的白及采挖现场,指导村民采挖。自今年8月第一批三年期的白及成熟开始采挖以来,三道墙坝区的白及采挖工作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
与其他农作物有休耕期不同,白及因为生长周期较长,一般3至4年后才开始采挖,所以,一旦采挖就要立马下种,一刻也不能耽误。
“排与排的间距为30公分,株距为25公分,一定要把距离量好了。”那边刚刚采摘完成,这边早就准备好放在田埂边上的白及苗很快就分到村民的手中。“大伙干的都很起劲,都知道这种下去的白及,是他们脱贫致富的财宝。”罗尚申说。
村民正在进行除草作业
流水线式的采播模式,让三道墙坝区的这个秋天迎来丰收并种下希望。他们收获的是地里货真价实、能带来好收入的白及,他们充满希望的是在这片土地播下未来几年的硕果。
现在,坝区种植采挖井然有序,在紧扣“八要素”的基础上,欣蔓公司开始向白及全产业链方向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建成了包含白及种植、白及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及生态观光旅游等业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不仅仅只限于种植,我们积极研发与白及相关的各种产品,提高白及的附加值,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惠。”夏与说。
目前,欣蔓公司已建成年处理能力吨白及初加工生产线一条,年生产白及粉吨。可实现年产值13.5亿元,预计新增就业人以上。
村民将采挖后的白及清洗干净
镜头三:依靠科技,庄稼汉变成新型农民
明亮的车间,穿着白衣白帽的工作人员,镊子在他们的手中上下翻动......这是欣蔓公司接苗室忙碌的场景,每天工人们日均处理白及幼苗量都达株左右。
车间内,三道墙村民龚显英正在认真工作。“来这儿上班2年多了,每天3餐免费提供,每月还能收入余元,挺满意的。”龚显英笑着说,附近不少村民都在车间上班,大伙也从传统种植户变成“新型农民”了。
在接苗室的旁边,是年产量达万株的白及种苗培育室,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年产量最大的主培室。“我们的年产量万瓶白及幼苗。”提到这个,夏与有些自豪。探究年产量最大背后的故事,两个字呼之欲出——“科技”。
穿上防尘服,进行消毒,拿出工具,把刚从主培室拿出来拼装幼苗整齐摆放在工作台,工人杨美开始这一天的工作。“是公司对我们进行定期培训,我才能熟练的分拣和接苗。”空隙时间,杨美同记者说道。
工人正在接苗
和杨美一样,接苗室的工人都来自三道墙坝区周边的村子,用他们的话来说,以前劳动拿锄头,现在劳动拿镊子,劳动工具的变化,折射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技术,让庄稼汉变成新型农民,也让欣蔓公司和坝区构筑了一道“科技墙”。现在,三道墙坝区把依托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创新研发白及产业技术体系,建成黔西南州博士后科技创新人才基地,引进博士团队进行现场指导,构建了“专家+技术骨干+产业辅导员+种植户”的技术支撑。
记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悦
编辑/邓钺洁
编审/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