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当时退休回到家,晚上面对黑漆漆的煤油灯,白天一开门就看到光秃秃坡纳牌,除了不习惯更多的是痛心!现在这个样子就满意啦!”如今,每每提到坡纳牌的生态环境,老人心里满是喜悦。
张素国老人坡纳牌变身“破了牌”
这位老人名叫张素国,贵州安龙栖凤街道幺塘场坝人,年生,长期在铁路上工作,年退休后回到家乡。这坡纳牌是张素国家门前的一座山峰,因形似清朝时幺塘塘坊的牌坊而得名。每逢下雨天,一场大雨过后,满山都是夹杂着泥沙的洪流,从横七竖八的岩缝中倾泻而下,碎石块、泥沙、杂草散落在山脚的牛路上,一片狼藉。自从那些为数不多的干柴疙瘩被越冬的人们刨去取暖后,仅有的草根也都被山洪冲走。右山梁上越发增大的大裂缝正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山稀泥中,血泪含将歇”概括最恰当不过啦!
面对此情此景,刚退休回家的张素国满是辛酸,随即将坡纳牌取了个“破了牌”(破了的牌坊)的别名。
那时的幺塘,生产条件依然很落后,汉朝时开始的牛耕仍然是人们主要的劳作方式,由于历史的影响和生存需要两方面的原因,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平时煮饭,喂养牲畜煮熟食,冬天取暖等等都是靠柴火,更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现象张素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每回想到年前这里处处绿树环抱,几乎还是原始森林的场景更是心急如焚,可理智和多年外出闯荡的经验告诉他,生态环境修复这事不能操之过急,治标更要治本。
“破了牌”的生态修复过程
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思考,一个通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从而修复生态的想法逐渐成熟并付诸实施,为彻底扭转家乡生态恶化的局面进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日坡纳牌他深知,当时要是一味地劝村民别上山挖树疙蔸,到离幺塘较远的小朝等无人区砍柴,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还会增加与村民的隔阂,最迫切的根本任务是通电。有了电,村民不用生火做饭,有了电,冬天不用烧柴取暖,砍伐山林挖疙兜,刨树根等等“断子绝孙”的行为自然会大幅减少,可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
因长期以来生产落后与水土流失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上世纪90年代初,安龙大部分农村尤其是幺塘片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县财政也特别吃紧,通电自然特别头疼。当时宁波一位到安龙挂职锻炼干部曾发出感慨:“安龙境内万峰湖就有一座国家级电站,可通电率为何还是如此之低!”
好在当年县水电局一位叫陆光华的领导和张素国是儿时玩伴。抱着为家乡建设尽点力的共同愿望,在预先沟通好的情况下,年9月一天下午,张素国和村干部向新安镇和县水电局分别递交了幺塘请求通电的报告。当时的村干部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连个像样的文书都无法完成,张素国在铁路上工作时是宣传委员,写报告等文书的事自然就落到了他头上。在时任新安镇分管领导胡荣鑫的协调下,幺塘村通电的报告很快批复下来,可因财政紧张,需农户每家凑资元并投工投劳拉电线载电杆。当时条件下,投工投劳大伙自然不在话下,元的集资费着实让大家犯愁。五荒六月,青黄不接时有的家庭连粮食都要向亲戚邻里借,凑齐这元可想而知有多难!
为做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张素国首先在其居住的场坝组召集群众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苦口婆心讲解拉电后的种种好处,最终得到大家的理解,加上该组经济条件相对好些,很快交齐了集资费,接着在张素国的协助下,洞洒,大路边、小水井、大寨、坡彦也相继凑齐了集资费,拉电的事也先在这些地方动工了,最终在全村铺开。经不懈努力,两个月后最终把电拉通了。因电压等原因,用于照明的灯泡还泛着黄光,但比煤油灯自然好得太多,人们脸上情不自禁地洋溢着新奇而又幸福的笑容。
此时的张素国不敢停歇,趁热打铁三番五次、五次三番找到陆光华,积极争取幺塘基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巧的是,此时陆广华已调离水电局,情况似乎不那么乐观。可不知是因为经不住张素国的软磨硬套,还是拉不下儿时玩伴的颜面,或许是被他执着于家乡建设的精神所感动,同为家乡人的陆光华人托人的最终协调下了幺塘的这些水利项目。首批灌溉沟渠建成后,灌溉面积达多亩,将幺塘母亲河的水直接引到了农户的责任田里,幺塘相继告别了豁水桶豁水,抽水筒抽水近乎原始的灌溉方式。有了充足的水源,加上国家杂交水稻的推广,粮食生产年年丰收,年年增产。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力逐步提高,输变电技术的进步和一波接一波的家电下乡,村民们逐渐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又恰逢国家有关农村剩余农动力转移政策的引导,村里富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人们腰包渐渐鼓起来后,昏暗的的钨丝灯变成了明亮的白炽灯,节能灯;柴火堆变成了电暖炉;柴火灶变成了电磁炉,电饭煲;熟猪食也变成了生猪食;上山挖疙兜,刨草根渐渐地成了人们的回忆,“破了牌”自然也就渐渐地披上了绿装,右边山梁上的“伤口”也渐渐愈合。
生态达人“绿人张”
接着,国家陆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全村十八寨的大小山峰都披上了绿装,如今的坡纳牌早已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山鸡成群,饥饿的猴子偶尔还会光顾农户的玉米地或到闲置的房屋觅食。右山梁上塌陷的裂缝已记不起何时被郁郁葱葱的林木所覆盖。整座山显得是那样的丰满富态,大雨过后已难觅密林中瓜果的踪影,倒是山泉的叮咚声不时从耳畔传来。硬化的林间小道正向密林处延伸,朝晖夕阴时,休闲散步的人们依稀可见,农家人将医院。张素国也被人们赋予“绿人张”的美名并传为佳话。“坡纳牌能有今天的样子,张伯功不可没”,从县里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干部韦真禄如是说。(赵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