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初冬时节,行走在安龙美丽乡村,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间蔬菜、林间木耳、棚内香菇长势喜人,采收繁忙;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一幅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在安龙大地铺展开来。
“香菇已经采了第二茬了,我种了四万棒,目前卖了8万块钱,今年预计收入10万元左右。”洒雨镇纳汪村食用菌种植户邱兰灿正乐滋滋的算着今年种植食用菌的经济账。
邱兰灿是纳汪村建档立卡户,今年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他承包了8个大棚种植了4万棒香菇,目前采收刚开始,提起香菇带来的收益,他十分满意。
安龙县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园
食用菌是安龙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安龙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高质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食用菌产业已从扶贫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变。
自年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来,食用菌“裂变式”发展的成效明显,企业从1家增加到22家、面积从亩发展到3.4万亩、产量从吨发展到14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并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成功申报获批贵州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安龙县推进产业振兴的缩影,今年以来,安龙县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这一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产业,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截至目前,除食用菌外,安龙县还发展中药材15.3万亩,产量.26吨,产值.43万元;精品水果种植面积11.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3.9万亩;烤烟计划种植面积4.42万亩;牛出栏2.67万头;羊出栏3.51万只;家禽出栏万羽;水产养殖总面积1万亩。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
“打函古树几十棵,有棵古树挂牛角,幸福日子真好过,布依山歌飞上坡……”
安龙县钱相街道打凼村景色
走进钱相街道打凼村,在漂亮民居的掩映下,小溪静静流淌,潭水清澈见底,布依山歌声不绝于耳。当地村民在村主任韦殿文的带领下表演布依武术,不时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
“这是我们的祖先研究出来对付禽兽的动作,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布依武术,一直传承到现在,到我们这代人已经是第五代了。”韦殿文向游客们介绍着打凼村布依武术的由来。
安龙的布依族武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布依武术发源地之一的打凼村,通过不断地挖掘整理,在做好传承的同时,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看点。
作为一个典型的布依村寨,打凼村寨中古树参天,再加上溪流、水潭、万年化石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首批村寨之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该村建起了停车场、旅游公厕、文化广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将布依武术搬上舞台,开发了布依手抓饭、八大碗、九缸钵等特色美食农家乐,不断地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休闲体验。
村民王子俊开办了一家农家乐,这几天,他忙得不亦乐乎,旺盛的人气和火爆的生意,让他尽情享受着“旅游红利”。
“来我们打凼村游玩的游客比较多,现在我的农家乐月收入在三四万元。”吃上旅游饭的王子俊脸上乐开了花。
据韦殿文介绍,下一步,打凼村将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计划恢复古建筑,开发乡村旅游景点一日游,让游客到村中来有吃有住有看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打凼村的探索正是安龙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安龙县还着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目前,通过省、州评审专家专组评审,确定栖凤街道者贵村三塘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普坪镇香车河村洞广、春潭街道当朝居委会玛迩山、笃山镇梨树村梨树为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在安龙县小微企业创业园里贵州康盛达门业,工人在生产门
“我现在在贵州康盛达门业有限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多,离家近,我很满意。”今年初,笃山镇村民张胡成在“劳务经纪人”的帮助下,在安龙工业园区小微创业园实现就业。
劳务经纪人是安龙县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中的创新举措,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牵头,相关劳务公司参与,将村组干部、经验丰富的务工人员等培养成劳务经纪人。今年,全县共培养了多名劳务经纪人,负责收集发布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信息,提供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咨询和跟踪服务,让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好业、上好岗、稳增收。
安龙·仲恺东西部劳务协作站
安龙县把创业就业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通过开通爱心直通车、发放爱心加油卡等方式,全力解决务工人员出行难、就业难问题。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上车出门、下车进厂,确保劳动力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同时,依托安龙“一主三辅”主导产业,加大对主导产业从业者、想要发展产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培训,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针对重点企业采取以工代训、岗前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此外,安龙县还依托“三变”盘活资源资产,将山林地、承包地、宅基地进行分类盘活,以“保底分红+股份分红”模式,由企业统一流转承包地,群众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群众入股分红和增加就业岗位。建立项目工程建设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优先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群众参与劳务就业,鼓励县内建设项目使用本地劳动力。
通过一系列促进创业就业的举措,全县个劳动力人口,已实现就业人,其中,脱贫劳动力人,已实现就业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人,实现就业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
编辑唐波宋洁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