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世界喀斯特雄伟多元在中国,中国喀斯特壮美多彩在贵州。”所谓的喀斯特地貌是指熔岩经过水流的侵蚀,岩体崩落坍塌,形成地表和地下的各种侵蚀和堆积的物体形态。
贵州、云南东部、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区域,贵州有一个别号——“世界喀斯特博物在贵州”,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的面积占了全省面积的70%左右,贵州铜仁梵净山、荔波小七孔等等都是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游客们在梵净山蘑菇石景区拍照打卡孟祥可/摄
喀斯特地区的水是雨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循环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而这就给喀斯特地区的水环境、水资源、生态处理“三水”关系带来了收集储存困难、保护困难和利用困难等三大困难。
“喀斯特地区地表和地下水频繁的交换,可能污染物原始源头产生只有方,经过十几公里的运输,最后出来的时候变成了两万方,治理的成本和难度加大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在7月8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的热点研讨环节中表示“三水”转换频繁,迁移路径远、过程复杂是“三大困难”的主要原因。
此外,喀斯特地区岩石类型是碳酸盐,在风化的过程中跟大气作用形成溶解无机碳,对藻类的生长形成施肥效应,造成氮浓度增加,喀斯特藻类水爆发的风险就更大。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海子镇石丫口村摩洛河穿洞景观刘朝富/摄
陈敬安指出,“喀斯特水生态、水环境对氮磷污染物比别的地方更敏感,所以也加大了这个地方水环境治理的难度。”
根据贵州省水利厅发布的《贵州省水资源公报》,年,贵州地表水资源量.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3亿立方米,年降水总量.81立方米。
“年,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的62.9%,珠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的37.1%,贵州对两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地位。”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少奇说,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很多树木长在石头上,并有一些石漠化地区,很难保持水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少奇(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何大明(右)
为了解决这三个困难,贵州近些年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与喀斯特地貌土壤修复高效结合,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持水土。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骨干水源工程应运而生,目前已达64座,其中中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48座,总投资约.69亿元,全部建成后可保障每年4.80亿立方米供水和36.04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以前贵州一些村寨用水需要从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以外拉泉水净化饮用。”周少奇表示,这就生态移民的原因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个,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最高的省份;累计完成水利投资亿元,解决和巩固提升了.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座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是贵州历史上水利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改革程度最深的五年。
“十四五”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贵州水利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构建满足“四化”建设需求的大水网保障体系,全力破解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祖嘉
编辑张良胜
二审韦一茜
三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