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陈厦是团省委青年发展部的青年干部,年3月选派到安龙县笃山镇王院村担任第一书记,不少人时常提醒她作为女生驻村要注意安全,但是大多数时候她都告诉自己要尽量忽略性别上的差异,经常坐着摩托深入偏远农户家,与大家在脱贫攻坚一线一场场硬仗中共奋战。她的亲友时常催促她、担心她34岁了还没有结婚,但为了驻村工作她只能将这事搁置。陈厦母亲患脑萎缩晕倒,她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她母亲检查出腹部有18厘米的包块要手术,她陪护了仅两天又赶回村,她只能在村里给医生写下了一封感谢信投递出去。陈厦驻村一年多以来,切实履行“一宣六帮”职责,和驻村工作队员、当地干部们一起走村窜寨深入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结合村情实际,针对王院村处于喀斯特地形地貌集中的深山石区、土地零碎等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以及党员“老龄化”、在村青年较少“缺活力”的现实困难,开展“党团联建”,打造“脱贫攻坚青春联战队”,两个新生事物在王院村显现生机。“走出去”开展党团活动,“引进来”注入青春活力,从新角度展现出基层党组织“堡垒”和党员“先锋”的风采,凝聚王院村党员、团员等青年群体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安龙县脱贫攻坚省级专项评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作出积极贡献,致力于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在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县级交叉检查中王院村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满意度%。
一是党团联建,打造不走的驻村队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清王院村工作思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三会一课”,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团省委驻村队员陈厦自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注重增强村级党组织工作力量,通过建立省直机关联建(团省委党支部五千行动)、企地联建(中建八局、贵州青旅党团组织)、校地联建(贵州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党团组织)的跨区域联建机制,促进机关、企业、高校党团组织工作力量下沉基层。通过“党团共建”形成双向互动机制,村外的党团员和青年用新思想、新作风、新办法来影响、支持王院村;王院村又为他们贴近实际、参与实际,提供了现实土壤,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活力。陈厦通过联建企业每月向王院村选派“党建带团建”青年“指战员”“作战员”打造“不走工作队”。依托“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讲科学、讲知识、讲技术,也讲道德、讲修养、讲文明。实施“感党恩--春风小喇叭”工作、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召开大大小小院坝会,成了传播党的声音、引导村民“寓教于乐”的阵地。协调省民政厅10万元资金在王院村示范建设社区服务站,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组织王院村党员“走出去”与联建单位党支部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等。老党员感慨:党团共建让党组织团组织活了起来!村民们说,啥是党,啥是党员,他们能干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下,我们都看得明明白白的。
二是智志双扶,挖走群众精神上穷根。刚到王院村时,陈厦看到村里组织村民去外地参加新技术培训,包吃包住免培训费,可有人就是不去。不去的原因,是离家远,怕麻烦。一些人喝了酒醉卧村头。少数人不讲信用,借钱不还,还引起吵架打闹。有些村民家里脏得难以插足,有的村民组环境卫生很差,整治起来难度不小。他们认为这样过习惯了,也妨害不到谁。为此,陈厦和驻村工作队思考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从两手抓:面上,对典型的人和事抓住不放,宁扮“黑脸”也让当事者真受触动,知过必改;根上,实实在在抓教育,让提高村民素质真正从口号变成实际。针对王院村脏乱差的少数民族村寨,特别是生产与生活用房不分的现象,陈厦和党员干部、村干部、帮扶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进行脱贫攻坚政策、“美丽庭院”宣传,现场录制村民承诺书,全村小喇叭通报等,激发老百姓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协调贵州青旅等长期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建立奖励金鼓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年王院村考上大学的学生5名(3名为一本)。通过团省委协调3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依托村小少先队的队课开展“流动少年宫”“红领巾故事汇”等活动,建设校园感恩文化墙,拓展乡村孩子们的思维视野与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求,通过“小手拉大手”,激发基层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向往。例如:陈厦村小开展活动时发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徐丹有智力残疾、性格孤僻。她长期帮扶,协调研究生支教团老师对徐丹“一对一”心理疏导,引导参加少先队等各类集体活动,徐丹不再只会在本子上乱写乱画,还会写自己名字、阿拉伯数字和简单汉字,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三是打好硬仗,摘掉制约发展的穷帽。年以来王院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年脱贫户人,年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76%,年5月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0%。安龙县作为年脱贫攻坚出列县,陈厦作为村第一书记、村五人小组(同步小康驻村)组长,迎接来自州、县级各类检查,顺利完成省级贫困退出专项评估工作,做好政策落实“三个专项治理”,备战国家贫困退出专项评估工作等。陈厦通过组建脱贫攻坚青春联战队,将青年党员、当地干部、帮扶单位选派干部、返乡创业青年、在外务工青年、致富带头人、志愿者、大学生等多名各类青年群体串联起来,“线上”被联系交流群覆盖,“线下”由村党、团支部带领融入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安龙县减贫摘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中心工作,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美丽庭院”创建、倡扬移风易俗、危难险重应急等。例如:在易地搬迁工作中,陈厦与当地干部一起,通过党员大会、典型推广等,王院村搬迁任务数占笃山镇搬迁总任务数的三分之一。春节假期她依然坚持奋战,发动全村党员和前沿工作组成员调度全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一起走访、排查、整改全村农户脱贫问题,完成好全村群众思想疏导、矛盾纠纷调解余次,确保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率先垂范,带头示范抓好所包保村民组35户、以及自己包保的16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三率一度、公示牌、连心袋、一户一档、组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
四是狠抓产业,促进群众增收真脱贫。陈厦作为驻村干部,不忘共青团干部的初衷,努力做到在王院村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让他们增强了好几倍的奋斗热情和发展信心!陈厦通过协调企地联建,中建八局青年干部挂任王院村党支部副书记,联建单位每月向王院村选派“党建带团建”青年“指战员”“作战员”进村入户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群众寻找致富的门路,建立农村致富带头人孵化奖励机制,培育种桑养蚕等各类“有本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去年,王院村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发展产业道路上因为缺水“卡脖子”,陈厦通过联系团省委协调省水利厅协调解决了笃山镇多万的食用菌产业用水资金,又在抢修水窖的关键时期联系了联建企业捐赠了抽水机,协调了水泥予以保障等,确保食用菌顺利出菇。注重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大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现身说法等做好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宣传,通过与企业签订保底回收协议,发展高粱亩,群众增收25万元;发展金银花产业亩,群众增收35万元;全村食用菌大棚个,年贫困户食用菌产业分红元;养殖小黄牛头,群众增收25万元。
她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勤于思考、能吃苦、敢担当,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工作上深得群众认可,年陈厦被安龙县委表彰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参加全省“脱贫攻坚.最美青春印记”日志评选活动,王院村在村及在外务工、就学的各类群众自发为其投票,网络投票排名全省第一,驻村日志入围(全省共评选10篇日志)。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贵州日报》、省委组织部门户网站、人民网、多彩贵州网、贵州同步小康驻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