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1月22日,贵州省博物馆“专家、馆长进展厅”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该馆自然资源部副主任蔡思夫为观众朋友带来了精彩的“探访观音洞部分”讲解。
活动现场“首先,我们贵州拥有很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存,从白垩纪大灭绝之后,哺乳动物从无到有,从稀少到繁盛,这过程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人类的出现,人类大约在多万年前进入了整个人类历史的阶段。”讲解一开始,蔡思夫就道出人类形成和出现的大致时间。他表示,贵州目前调查出来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多处,但实际挖掘的遗址不到10%,这意味着,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做好这块工作。据蔡思夫介绍,贵州75%的区域是由碳酸盐地层所覆盖,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洞穴,而洞穴为古人类的居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此外,贵州所处的纬度使得气候温和,动植物丰富,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安龙观音洞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穿孔螺壳“我们推测,古人类会在平面之上10到20米高的距离内找寻一个洞穴,由于没有像现代的GPS等电子地图,古人类会找一个视野比较好的,对外有比较明显的容易记住的标识,比如一颗大树,来辨别方向,控制他们的活动区域。”蔡思夫说。他表示,贵州整个旧石器时代,从早、中、晚三期一直到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过度,整个文化序列相对全国来说是比较完整的一个省。其中,所发现的黔西观音洞,从年开始打开了贵州旧石器考古和旧石器研究的第一篇章。“我们探访观音洞,就是以早期的黔西观音洞和晚期接近于新时期时代的安龙观音洞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们人类走过这阶段和缩短这阶段的一个过程。”蔡思夫说。他从人类的石器加工不断演变的过程,来讲解人类思维的不断进化。
兴义猫猫洞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刮削器此外,蔡思夫还以水城硝灰洞发掘的烧石为例,从古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制作佩戴的装饰品、用火烹煮食物等方面继续解说人类的进化历程。“我研究旧石器这么些年,真实的感受到我们人类从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开始起步,就好比现在的人创业也好,他刚刚踏入社会会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在如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只有努力的去面对去克服,通过每一天的思维、思考,逐步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蔡思夫说。他表示,虽然人类社会经过了几百万年,但人的智慧发展、及生活模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古人类也好,现代人也罢,他们都是先解决生存,然后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当日,讲解员何娇同时带着观众从民族贵州、古生物王国和历史贵州三大基本陈列展厅进行展览物件的讲解。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毫
见习记者 张秀云编辑钟齐编审闵捷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