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中国有个词语叫“弃暗投明”,这个成语的大意是说放弃旧有的黑暗势力,投奔新生的光明阵营。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位曾经是红军在长征初期的死对头,尤其是红军经过遵义的前后,他多次与红军交战。好在红军有出色的指挥,最终平安路过贵州,才摆脱了他们的追击。
这位国民党将领名叫万式炯,长征初期他是末代“贵州王”王家烈手下的一名团长,奉王家烈的命令多次与红军交战,给长征初期的红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可以说是红军的“死对头”。不过,解放战争末期,万式炯却及时认清形势,选择和平起义,并主动留在大陆,那么,此人后来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万式炯的故事。
万式炯出生于年,贵州铜仁人,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农家,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那个年代的人普遍重男轻女,万家也不例外,他的母亲为了养活两个儿子,不得不把另外两个女儿送给了别人。这样万式炯也就有了机会接受教育,进入贵州陆军崇武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就读,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虽然没有父亲的呵护,但万式炯有个姑父叫王家烈,得他的照顾,万式炯的军途可谓是十分顺利。这里多说一句他的姑父王家烈,王家烈早年仕途并不顺利,他的家庭条件甚至还不如万式炯,好在他碰到人生中贵人周西成,在周西成的提拔下开始平步青云,并在年开始主政贵州,成为末代“贵州王”。
很多人认为万式炯有这样显赫的姑父,自己不用努力就能平步青云,其实万式炯和一般“走后门”的人不一样,他还是有点真材实料的。王家烈想拿贵阳的时候可吃了不少苦头,战线拉锯了半个多月,愣是没有打下来,是万式炯带着一支敢死队冲到城下,最终结束了这场拉锯战,万式炯也因此晋升,他所带领的团更被人们称之为“万八团”。
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曾经在贵州境内度过乐一段不短的时间,万式炯也因此和红军有了多次交集。当时他是“万八团”团长,多次与红军交战。他虽然凶猛,但不及红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几次败下阵来,而且还差点丢了性命。
不过万式炯也不算是一个完全没有仁义的地方军阀,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南京保卫战中出了大力,为了守住中山门,他甚至亲自上阵,遗憾的是最后大势所趋,他一己之力肯定无法力挽狂澜,他只能接受命令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撤退的时候,他被日军包围,当时好多人都觉得他可能会命丧于此,结果万式炯一人击败七名日军,逃出生天。
当时他的姑父王家烈已经下野一段时间,万式炯投靠了白崇禧,在白崇禧的授意下,他参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事后蒋介石把万式炯叫到南京,白崇禧却担心蒋介石反扑而没有与万式炯站在同一战线。谁知蒋介石不仅没有责怪万式炯,反而还授予他“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的职位,白崇禧见状赶紧又让万式炯回来,此事让万式炯看透了白崇禧的真面目,两人也心生嫌隙,自此之后分道扬镳。
年,随着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已经穷途末路,万式炯此时算是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年12月27日,他在贵州安龙宣布和平起义,并把自己的队伍改编为解放军。
和平起义后的万式炯主动留在大陆,并没有跟随国民党到台湾,因此建国后他过得不错,先是进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之后陆续担任了贵州参事室参事以及副主任的职务,他还享受着副兵团级别的待遇,当然,这与他的职务也是相当的。晚年的万式炯主要从事文史方面回忆录的撰写,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史材料,最终于年病逝,终年86岁。
参考资料:
《忆一○三师参加南京保卫战》万式炯、《著名抗日将领万式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