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走进黔西南州安龙县春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蘑菇小镇服务中心,新市民的产业发展、就业、教育、医疗、文娱等需求在这里都能找到办理的渠道,大事小事都能一站式解决。
安龙县始终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以“建体系、创机制、推改革、重服务”为抓手,实施健全“一套体系”、构建“两项机制”、深化“三类改革”、聚焦“四张清单”的“”工作法,形成县级主推、区域统筹、多方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健全“一套体系”夯实社区组织根基。按照“选准干部、配优班子、建强队伍”要求完成了30个城市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党组织书记、支委平均年龄分别降低到36.7岁、38.4岁,支委高中及以上学历83人,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将全县30个城市社区划分为个网格,配备名网格员,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围绕“15分钟服务圈”打造“多网合一”实现“一网共享”治理,有效提升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能力;向14个城市社区持续或新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14支共42人,全面补齐城市基层治理人力短板。
安龙蘑菇小镇一角
构建“两项机制”保障社区联建到位。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动机制,23家联席成员单位上下协作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自上而下重视基层、支持基层、共抓基层的联动机制;实行县领导包街道、街道主要领导包片区、其他班子成员包社区工作机制,在全县30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建立包保责任链条,确保城市社区党建重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
深化“三类改革”激活社区发展动能。以栖凤街道作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按时完成5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栖凤街道大坪、九龙、栖凤三个社区先行先试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执行人口底数“定岗”、工龄学历“定级”、固定系数“定薪”、实效实绩“定奖”的“四定”薪酬体系,破解了试点社区事多人少、管理乏力的治理困局;“突出关怀”实施常务干部社保制度改革,为社区常务干部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缴纳满15年且达到规定年龄后每月可领取元以上养老保险。
蘑菇小镇先锋驿站
聚焦“四张清单”破题社区服务壁垒。积极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将92个机关企事业党组织精准划分到14个城市社区开展集中报到,构建了多个支部共同帮带一个社区支部的“N1”联建模式,实现在职党员与岗位和群众精准结对;要求党员分散到常住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一个以上岗位,逐步建成定点服务、点单服务、主题服务、兼职服务、结对服务、组团服务“六服务”的支部联建、党员联户“双联双带”机制,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四张清单”服务模式,有效破解城市社区服务治理瓶颈。
新市民智慧服务大厅
精准采集信息等待“群众点单”。每个社区均明确1名专职人员登记“双报到”信息,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专业特长、技能特性服务清单,形成公示台账和电子台账,群众通过查询公示栏党员领岗信息并在社区完善结对手续后即可约定党员开展帮扶。精准锁定属性完成“社区派单”。社区结合党员认领岗位、特点特长等信息,第一时间将群众寻帮信息比对后推送到相关联建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帮扶。通过支部对口派单的方式,组织党员开展感恩教育、关心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对服务、组团服务,目前已组织开展关心关爱青少年(空巢老人)活动28次、结对服务76对人,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23支,组织开展邻里纠纷调解6次,健康义诊12次。精准认领岗位落实“党员接单”。党员主动认领1个及以上服务岗位、认领社区派单,每年至少参加2次以上社区治理和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截至目前,92个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名党员全部完成报到,共认领11类工作岗位合计个。精准闭环服务定期“组织晒单”。社区按照“每月一晒”方式将报到党员每月服务项目、服务次数、服务时长、服务评价等通过社区公示栏和驻区单位公示栏“双向公示”方式开展“成绩晒单”,形成“点单”“派单”“接单”“晒单”闭环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完成社区派单70单、党员接单70单、组织晒单56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坚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