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一讲到扶贫,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春意喜雨》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扶贫政策仿佛一场好雨,洒进了贫困群众的心中,让他们享受到滋润与甘甜。忆起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其中的点点滴滴便如苍穹下的繁星,闪烁夺目。种种经历,所见所闻,给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回忆过往,我能看到的不仅是贫困户勤劳的背影,感激的泪光……也有,我的感动和敬仰。
每次来到贫困户家,我们心中有忐忑、有不安,仿佛压着千斤重担,并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我忧虑的是,能否真正的了解我帮扶的贫困户,能否真正的帮扶他。
我是一名教师,根据组织安排,我成为安龙县五福钱相街道坡云居委会大丫口组丁奉英的包保责任人,从我家到包保户家开车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我第一次到她家,眼前是一栋小楼房,我心想,这也算贫困户吗?当我敲门进屋后与贫困户进行简单的交谈后,她告诉我因丈夫病逝,两女还要读书,我茫然了。
“我就是吃没文化的亏,两个女儿我很想把她们培养成大学生。”每次去他家,丁奉英的话语让我很感动。在一次走访中,刚好放假,两女儿都在家,我跟她们聊了很久,当讲到要好好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孩子哭了,妈妈也泪汪汪,我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只要我的谈话能触动她们内心一点点,就心满意足。
一次次走访,宣传扶贫政策,丁奉英先后参与合作社、特惠贷、入股仙鹤产业,参加厨师培训,还得到了因户施策和低保救助。
如今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生活质量也与日递增,充满希望。得益于国家好政策,丁奉英一家过上了收入稳定,经济宽裕,幸福美满的生活。
像他们家一样走上脱贫致富的家庭还很多,像我一样奔走在扶贫战线的干部也很多,不管扶贫这条道路多么艰辛,我们都在为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懈努力,我相信大家不忘初心,共同努力拼搏,脱贫致富路会越来越近,生活会越来越好。
余亚兰,女,安龙县巧洞小学教师,任安龙县五福钱相街道坡云居委会帮扶干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 整理
编辑徐涛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