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奋进,脱贫攻坚仿佛一场春雨,洒进了人民群众的心中,让他们享受到甘甜。回忆这两年来的扶贫工作,种种经历,所见所闻,回忆过往,感触很深。
那是年8月,我被安排为安龙县钱相街道打凼村湾子组韦铿户的包保责任人。当时,我心中有忐忑、有不安,仿佛压着千斤重担。并不是脱贫攻坚的任务,我忧虑的是,能否真正的了解我们需要帮助的贫困户韦铿,能否真正的帮扶他家。
肖茂林(右一)入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第一次来到贫困户韦铿家,进入我眼帘的是两层砖混结构的平房和庭院,但房门紧闭,经打听才知道,他家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在家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当时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办。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一直在脑海里勾勒他们一家人到底去哪里?我要怎么办才能划到他家呢?我在反复地问自己。
后来经过我的不断努力、访问及打听,最后知道其子韦永锐在钱相街道第一小学四年级读书,经班主任王子菊老师找到他家人。经交流,才知道他家的经济情况,缺技术,工作没着落,只有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今天在贵阳,明天有可能在清镇......
肖茂林(左一)在群众务工地了解务工情况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同情、忧虑、敬佩。而现在,他们这一家人虽很贫穷,但有一股向上和不甘落后的精神,我看到这种力量和精神。这些力量和精神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的祖祖辈辈流淌的百折不挠的血液里。谦逊,温和,坚忍不拔,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上总有这样闪光的品质,带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刻画人生的画卷。
经过两个月的走访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并与村支两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接,他家于年11月搬入了平方米的新家钱相街道五福小镇寿苑。现在安龙县钱相街道第四小学(五福小学)做门卫工作,月工资元。
肖茂林(右二)走访韦铿户并与其家人合影
在扶贫的过程中,和村民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们总是在夸赞现在的社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肖茂林,男,安龙县钱相街道第四小学教师。年8月,任安龙县钱相街道打凼村帮扶干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整理
编辑徐涛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