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贵州民族分布在: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个民族乡。
贵州的自治州(3个)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的自治县(11个)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的民族乡(个民族乡)贵阳市18个民族乡乌当区(2个民族乡)新堡布依族乡偏坡布依族乡花溪区(6个民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高坡苗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白云区(2个民族乡)都拉布依族乡牛场布依族乡清镇市(3个民族乡)麦格苗族布依族乡王庄布依族苗族乡流长苗族乡开阳县(3个民族乡)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息烽县(1个民族乡)青山苗族乡修文县(1个民族乡)大石布依族乡
六盘水市(50个民族乡)钟山区(1个民族乡)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六枝特区(9个民族乡)落别布依族彝族乡折溪彝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乡洒志彝族布依族苗族乡毛口布依族苗族乡梭嘎苗族彝族乡陇脚布依族乡水城县(29个民族乡)董地苗族彝族乡陡箐苗族彝族乡比德苗族彝族乡化乐苗族彝族乡南开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保华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木果彝族苗族乡发箐苗族彝族乡双嘎彝族乡玉舍彝族苗族乡勺米彝族苗族乡纸厂彝族乡坪寨彝族乡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乡鸡场布依族彝族苗族乡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顺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花嘎苗族布依族彝族乡杨梅彝族苗族回族乡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乡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果布嘎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米箩布依族苗族彝族乡猴场苗族布依族乡红岩布依族彝族苗族乡盘县(11个民族乡)鸡场坪彝族乡松河彝族乡坪地彝族乡四格彝族乡淤泥彝族乡普古彝族苗族乡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保基苗族彝族乡马场彝族苗族乡普田回族乡
遵义市(8个民族乡)仁怀市(1个民族乡)后山苗族布依族乡遵义县(2个民族乡)平正仡佬族乡洪关苗族乡桐梓县(1个民族乡)马鬃苗族乡正安县(2个民族乡)谢坝仡佬族苗族乡市坪苗族仡佬族乡余庆县(1个民族乡)花山苗族乡习水县(辖14个镇、9个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个民族乡)上坝土家族乡
安顺市(11个民族乡)西秀区(5个民族乡)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岩腊苗族布依族乡鸡场布依族苗族乡杨武布依族苗族乡黄腊布依族苗族乡平坝县(2个民族乡)十字回族苗族乡羊昌布衣族苗族乡普定县(4个民族乡)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铜仁市(56个民族乡)碧江区(7个民族乡)桐木坪侗族乡鱼塘侗族苗族乡大坪侗族土家族乡和平土家族侗族乡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瓦屋侗族乡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万山区(4个民族乡)高楼坪侗族乡黄道侗族乡熬寨侗族乡下溪侗族乡江口县(7个民族乡)太平土家族苗族乡坝盘土家族侗族苗族乡德旺土家族苗族乡民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桃映土家族苗族乡怒溪土家族苗族乡
石阡县(9个民族乡)聚风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仡佬族侗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仡佬族侗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思南县(14个民族乡)大河坝土家族苗族乡思林土家族苗族乡东华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宽坪土家族苗族乡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枫芸土家族苗族乡香坝苗族土家族乡长坝苗族土家族乡板桥苗族土家族乡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兴隆土家族苗族乡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德江县(15个民族乡)共和土家族乡堰塘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钱家土家族乡沙溪土家族乡楠杆土家族乡平原土家族乡复兴土家族苗族乡合兴土家族乡长堡土家族乡桶井土家族乡荆角土家族乡长丰土家族乡高山土家族乡泉口土家族乡毕节市(77个民族乡)七星关区(6个民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野角乡大河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田坎彝族乡
大方县(18个民族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黔西县(15个民族乡)五里布依族苗族乡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绿化白族彝族乡新仁苗族乡钟山布依族彝族乡铁石苗族彝族乡协和彝族苗族乡太来彝族苗族乡永燊彝族苗族乡花溪彝族苗族乡中建苗族彝族乡定新彝族苗族乡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仁和彝族苗族乡红林彝族苗族乡金沙县(7个民族乡)石场苗族彝族乡太平彝族苗族乡箐门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马路彝族苗族乡织金县(8个民族乡)三甲白族苗族乡自强苗族乡大平苗族彝族乡官寨苗族乡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金龙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后寨苗族乡鸡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纳雍县(10个民族乡)新房彝族苗族乡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董地苗族彝族乡化作苗族彝族乡姑开苗族彝族乡羊场苗族彝族乡锅圈岩苗族彝族乡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左鸠戛彝族苗族乡猪场苗族彝族乡
赫章县(12个民族乡)水塘堡彝族苗族乡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雉街彝族苗族乡珠市彝族乡罗州乡双坪彝族乡铁匠苗族乡辅处彝族苗族乡河镇彝族苗族乡结构彝族苗族乡古达苗族彝族乡可乐彝族苗族乡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个民族乡)新发布依族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个民族乡)兴仁县(1个民族乡)鲁础营回族乡晴隆县(1个民族乡)三宝彝族乡望谟县(1个民族乡)油迈瑶族乡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7个民族乡)镇远县(1个民族乡)尚寨土家族乡岑巩县(1个民族乡)羊桥土家族乡黎平县(2个民族乡)顺化瑶族乡雷洞瑶族水族乡榕江县(6个民族乡)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水尾水族乡从江县(3个民族乡)刚边壮族乡秀塘壮族乡翠里瑶族壮族乡雷山县(1个民族乡)达地水族乡麻江县(3个民族乡)贤昌布依族乡坝芒布依族乡景阳布依族乡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个民族乡)都匀市(3个民族乡)奉合水族乡阳和水族乡基场水族乡荔波县(5个民族乡)永康水族乡水尧水族乡水利水族乡瑶山瑶族乡捞村乡瑶麓瑶族乡独山县(3个民族乡)甲定水族乡翁台水族乡本寨水族乡平塘县(1个民族乡)卡蒲毛南族乡
贵州的特色村寨
01西江苗寨: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02台江施洞古镇:苗族传统节日之乡施洞镇,美名在外,已不再只是缘于昔日作为清水江重要口岸的地位,它依仗了更为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姊妹节、龙船节、苗年等节俗和施洞“破线刺绣”以及银饰。坐落在清水江畔的台江县施洞镇,依山临水,交通便利,在古代是连接清水江上下游的重要驿站和渡口。“改土归流”时期,清朝政府在此设卫所,驻扎重兵把守。施洞每年的节日达19个之多,最出名就是东方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还有世界特有的独木龙船节。03雷山控拜苗寨:中国银饰艺术之乡控拜银匠村,与雷山大多数苗寨一样,控拜苗寨民居建筑是吊脚木楼,有自己的芦笙场,和大多数苗寨过一样的节日。但是,控拜苗寨拥有独特的称号“银匠村”。家家户户都制作银饰,擅长银饰手工加工工艺,并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灵”载入史册。
04丹寨卡拉苗寨:鸟笼编制艺术之乡卡拉村位于贵州丹寨县龙泉镇,是一个苗族聚居且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村,素以编制鸟笼驰名。“卡拉”在苗语里是“好”的意思。全村户中从事竹编工艺的就有98户。由于其生产鸟笼的历史悠久,年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鸟笼编制艺术之乡”。
05丹寨石桥村:古法造纸之乡石桥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北部南皋乡境内,山中楮树、花草丛生,是天然的造纸原料。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历史悠久,在天然石桥对面50米的大岩脚石壁下和穿洞内仍遗留有造纸作坊,成为古法造纸技艺传承的历史见证。年,石桥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石桥为古法造纸艺术文化之乡。06台江反排苗寨:东方迪斯科—木鼓舞之乡反排苗寨,音译“方白”,意为高坡上的苗族支条,距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该寨居住有户苗族村民,寨内有斗牛坪、议榔坪、起鼓山、藏鼓洞等。反排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口头文学有散文体、说唱体、诗歌体。声乐有飞歌中调、情歌调、酒歌调。舞蹈有木鼓舞、芦笙舞。工艺有挑花、织花等。其中木鼓舞最为著名,它系当地苗族的祭祖舞,鼓声雄浑厚重,极有节奏,舞者以手、头、脚大幅度摆动和鼓点的变化来舞动。击鼓及舞姿的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成为反排享誉中外的品牌。反排木鼓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享誉海内外。
07丹寨排牙苗寨:芒筒芦笙之乡村寨有年以上历史,民居系木制吊脚楼建筑。以制作和演奏芒筒芦笙著称,被称为“芒筒芦笙之乡”。芒筒属于苗族乐器中的中低音伴奏乐器,以长短不一、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大楠竹或毛竹筒为音箱,用细竹管与之成直线连接,门口中吹奏之用。芒筒声调长短、高低、快慢,通过大竹筒的粗细、长短和吹奏者吹奏时使用气力的大小、快慢来调节控制,其上没有调节音调的孔隙、按键。芒筒声音低沉、深厚、雄浑。村寨人民非常好客,除苗年等传统节日外,还有篝火狂欢节等民俗活动。
08雷山掌坳苗寨:铜鼓舞的发源地掌坳在苗语中意为“生长八月竹的地方”。掌坳最负盛名的是这里的铜鼓舞(这里是铜鼓舞的发源地)。舞蹈风格古朴、奔放热烈,男子跳舞强悍、豪迈,女子舞步则轻曼、明练。跳铜鼓舞已成为这里的风俗,无论青年男女还是老幼妇孺,都能随着乐曲,舞之蹈之。当然,这里的铜鼓舞也只有等到节日才能看到,否则就只能付费组织表演。如何前往:掌坳苗寨距离排卡苗寨大约4公里,需步行1小时。在排卡向当地人打听步行道路。?09肇兴侗寨: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余户,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10从江高华瑶寨:瑶族药浴之乡高华瑶寨在从江县翠里乡东部山区的一片林海中,只有百户人家居住。这里山高谷深,层峦叠嶂,森林覆盖率高达86%,有如世外桃源、天然氧吧,被誉为中国的瑶浴之乡,以原生态的瑶族药浴而闻名。高华最著名的是“神秘的瑶族药浴”,年高华瑶族药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凤凰台,旅游卫视、CCTV7和《中华遗产》《中国民族画报》《中国民族杂志》英文版和中文版等媒体和报刊杂志上报道,瑶族药浴被誉称为世界三大沐浴文化之一。据初步统计,瑶族药浴药方有种,主要由追风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30多种中草药组成,主治47类疾病。
11从江小黄侗寨:侗族大歌之乡小黄侗寨位于高增后坡的山顶上,距高增乡约15公里,距从江县城20多公里。小黄侗寨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侗歌之乡”和“音乐天堂”了,到那里去旅游的确别有情趣。小黄村居民均系侗族,过去我们常用“诗的故乡,歌的海洋”来形容少数民族地区善于歌唱的情况,而这样的形容只有用在小黄侗乡也许才使人感觉名符其实。因为小黄村不仅人人会唱歌也爱唱歌,而且村中正式的歌队就有20多支,成员有余人。这样的情况在别的地方显然是不多见的。小黄包括小黄、高黄、新黔三个寨子,有多户、多人。小黄的侗歌在侗乡中很有名,侗语称之为“嘎小黄”,即“小黄的歌”。
12从江岜沙苗寨:中国最后的带枪部落岜沙村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7.5公里处,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五个自然寨组成。岜沙苗寨位于九万大山的支脉月亮山腹地,都柳江边,距从江县城7公里,由五个自然村寨组成,共四百二十二户,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据说岜沙苗族的祖先是大迁徙时的先头部队,千百年来,这里的男子保留着长发束辫的习俗,并常年腰挂鸟枪、葫芦、牛角、砍刀,肩扛火药枪;女人则绾偏髻、插木梳,身着苗王方印图形三角裙。13从江占里侗寨:每家一男一女的神秘村寨占里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距从江县城约25公里。占里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溪流潺潺,流水淙淙,寨中有一座鼓楼,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全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户,人,全部为吴姓侗族居民。占里人说,他们之所以能控制人口增长,很大程度是因为几百年来,98%的家庭都做到了只生育一男一女两个小孩。这其中隐藏着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那就是占里有一种叫“换花草”的神奇草药配方,能够决定胎儿性别,控制生男生女。
14黎平地扪侗寨:第二大侗寨地扪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茅贡乡北部,距离乡在地4公里,是长江水系清水江源头之一,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亩。全村户人,全部都是侗族。地扪在依山傍水之中,1条清澈的小河绕村寨中间而过。建有花桥(风雨桥)3座。寨中建有3座鼓楼,2座戏台,年建成一个中心表演戏台,侗族生态博物馆建筑群,是侗族地区民族风情文化保存较为古老而完整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村寨,它仅次于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15黎平六爽侗寨?六爽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三省坡”南麓的半山腰上,距离黎平县城和洛香高铁站差不多都有80多公里,距离湖南通道县县溪火车站50公里左右,公路都是柏油路,进村公路是水泥路目前还正在修建中。因地处“三省坡”南麓的半山腰上,春天水田满水的时候和秋天稻谷金黄待收割的时候,是摄影创作的最佳时期。16榕江摆贝苗寨:月亮山最古老的苗寨该村寨位于国道旁,距榕江县53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组,户,人,是月亮山中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史记载为明代由广西大苗山沿都柳江迁入,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苗族男女服饰和民俗上。典型苗族村寨。居住在月亮山麓的苗族支系,杉树皮屋顶木制吊脚楼建筑群随山顺势而建。有古老的鼓藏场和十三年一次、隆重神秘的鼓藏节。摆贝的百鸟服、鼓瓢舞,蜡染和刺绣罕见难得,被誉为“月亮山下的苗族民俗博物馆”。
17天柱三门塘:北部侗族方言区露天民俗博物馆三门塘村是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0多年前,从湖南迁入的严、谢、王三姓,各立门户,故称三门塘。又传是寨中东、西、南三面各立有寨门叫做三门塘。这个寨是当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寨之一,历史上早有记载。现寨中有19姓,余户,1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寨。深藏于苗岭腹地清水江畔的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是个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侗族村寨,其中尤以多姿多彩的树文化、别具一格的水文化、历史悠久的石文化最为迷人,堪称北部侗族方言区露天民俗博物馆.18镇远报京侗寨:最大的北侗侗寨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位于县城南端39公里,居住着近户、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北侗大寨之一。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直辖市地布局在两册之间的狭谷中。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上寨有水塔,中、下寨有两眼水蟛和水塘,生活用水比较方便。
19锦屏文斗苗寨:中国苗族环保第一村?文斗苗寨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部,归今锦屏县河口乡所辖,分为文斗上寨、文斗下寨和文斗河边三个行政村的合称,坐落在清水江南岸,下距锦屏县城水路30公里,现有多户,多人口均系苗族,百分之七十为姜姓,居住的全是要木质吊脚楼,从文斗河边村举目仰望,两条青石板路尤如二条青龙宛延顺坡登寨头,这里有参天的古树,古朴雄伟的寨门,数不清的大小碑刻,修筑考察的坟茔,数十座规模恢宏的宅基及大宅院的残壁和清代古战场防御工事石墙、哨卡却依稀可见。村内几乎所有老百姓家中都珍藏有清代林业契约,约有3万件,是我国及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契文书,成为我国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艾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誉为“中国苗族环保第一村”。
20黄平枫香寨:最大的革家村寨?枫香寨位于贵州黄平县城东南30公里重兴乡。距重安江10公里,有公路直达。枫香寨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有多户、多人,是革家最大的寨子,都靠种地为生。这个群落因人口少,装束别致,风俗习惯独特而著称,它就是革家人。革家聚族而居,多为一姓一寨。有廖、罗、李、王、杨、兰、吴、高等20个姓氏,枫香寨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支。由于地处偏远,人数众多,这里的革家风情自然也就最为浓厚。尤其是这里的蜡染、刺绣图案,内容意味深长,可以通过它来了解革家的文化与历史。
21江口云舍村:中国土家族第一村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户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22松桃苗王城:唯一的苗族古城堡苗王城,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它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依据山形水势,前后筑有六个古兵寨。古寨内有11条巷道,巷道内有11道寨门,巷道以石墙作为屏障并跟各家的院墙连成一体,而且有专门迷惑敌人的“直角巷道”,可以引诱敌人进入死胡同而歼灭。形成了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古寨外墙高3米,宽80厘米,士兵可在城墙上来回巡逻。寨内的吊脚楼为典型苗家特色,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通过几十代苗王的经营,苗王城在明朝时期就有一定规模。
23思南赫家湾村:乌江文化第一村郝家湾,位于思南县板桥苗族土家族乡。是一个以郝姓为主、居住余户人家的自然村寨,距今已近年历史。始建于明景泰年间的郝家湾村,源于郝氏先祖从山东省宦游镇入黔平“苗乱”,选址板桥军垦、定居生活,依地形以姓取名郝家湾。清道光年初,后裔郝朝相从镇远府“文林郎”衣锦还乡,以风水勘舆的理想兴建自己的宅邸;组织族人,按照“八卦阵”布局以及风水学规范精心建设村寨,进而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郝家湾古文化景观。
24江口漆树坪:贵州唯一的羌族村寨?黔东高原的江口县桃映镇漆树坪,是贵州省唯一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年羌寨被国家列入传统保护村落。,羌历年是漆树坪羌族主要的传统节日。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为羌族最隆重的节日。据说是在秋收过后,羌民为祭祀神录和祖先,向神还愿的一项活动,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延长到十月初十,羌历年的主要活动是还愿祭祀和吃筵席。
25三都板告水寨:中国水族马尾绣第一村板告民族文化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的三洞乡,地处水族聚居的腹地,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户口人,分居于7个自然寨,绝大部分居民都是水族,水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8%以上。作为水族文化的中心村,板告村有着纯厚神秘的民族文化。马尾绣、银饰品及牛角雕等工艺品做工精细,工艺独特,闻名海内外。素有“中国水族马尾绣第一村”的美誉。26三都水各水寨:九阡酒之乡水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水族“卯节”的发源地。尤其是水各大寨,全寨民房建设均是木瓦结构,布置合理,样式美观,寨内平坦而又宽阔,还藏着一部分水书和水歌刊集;水各村山青水秀,有名胜古迹的仙人桥、山河瀑布、石棺墓、唐代的石砌城墙等;闻名省内外的名优特产“九阡酒”、“九阡李”也在此生产,极具旅游发展潜质。
27开阳马头寨:贵州水东宋氏土司故乡?马头寨坐落于开阳县禾丰,是一个布依族村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土司官寨。马头寨唐宋时期为蛮州宋氏辖地。元初置底窝紫江等处于寨内,已有多年建制史。明初,马头寨因作为水东宋氏直辖的十二马头之一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东土司宋万代反叛被平定后,水东十二马头才改土归流置开州(今开阳县)。但宋氏子孙仍居于马头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还在马头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万代等的牌位。年4月初,中央红军一、三军团长征途中经过禾丰,在马头寨等处留下了众多红军标语,至今仍存“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数十幅。
28天龙屯堡:明朝历史的活化石天龙屯位于安顺市平坝,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29紫云中洞苗寨:亚洲唯一的洞穴部落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井村,离紫云县城约30公里,距贵阳公里。中洞苗寨被冠以“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的名号,这个多米宽、多米深的洞穴里,住着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18户人家共73个苗族人,他们的祖辈当年为躲避战乱而迁到山里,之后定居洞中。
30镇宁滑石哨:全国第一个布依民族保护村在举世闻名黄果树大瀑布旁,座落着一个美丽村落——滑石哨。她是全国第一个布依民族保护村,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布依民俗文化馆。滑石哨,布依语中意为一块大的偏石板,因寨子建在大小不等的偏石板上而得名。寨子因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用“调北征南”的办法,战后留黔驻守繁衍生息而成。千年过去,昔日金戈铁马已无从寻迹,唯有苍翠的古榕还在静静地述说着那段历史。如今,悠久的历史沉淀,独特的布依文化、静谧的村落风貌,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也让这里成为《西游记》、《芦笙恋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视剧的拍摄地。
31平坝九溪村:屯堡文化第一村九溪村距安顺市27公里,目前仍然居住着年前明朝期间从南京等江南地区迁徙到此屯军的后代。他们仍然保持着原始的传统和服饰。九溪村现有户共多人,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多年前,明洪武征南开疆,设屯立堡。迁徙的军士有朱、姚、胡、余、冯、陈、梁、洪、童、吕共十大姓,其中朱姓的始祖朱元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族兄弟。十大姓军士携带家属选中了九溪这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开山立寨,始建九溪村,后屯军移民纷至,蔚成大观,至清康咸年间人口近万人。九溪村历史上曾是现在仍然是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32镇宁革利:蒙正苗族之乡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交界处,以镇宁革利乡为中心,方圆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2.3万余人礼仪风俗都非常独特的苗族同胞,自称为“蒙正苗族”,是全国苗族多个支系中唯一一支以“竹王”为图腾的苗族。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竹王的后裔,家家户户都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堂屋楼上。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是成年男性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妇女则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男人成年仪式主要有三道程序,一是在二三月间花开时节杀母猪祭拜竹王;二是在次年冬、腊月才供竹王;三是人死后取下生前供奉的竹王竹片陪葬,意寓“亡人揣好竹片,到阴间与祖宗相认”。此仪式已列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3镇宁高荡村:千年布依村高荡村位于镇宁县县城西南12公里处,系布依族。该村民居为石木结构干栏式石板房,建造时间五、六十年至数百年不等,有上圆下方石拱寨门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第三土语布依风貌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因寨子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随处可见上百年古屯古堡、古桥古树,到处充满了独特的布依风情。走进寨子就忍不住拿起相机钻进一个个幽深狭长的石巷,拍起了城墙、拍起了古堡,拍起了坐在石梯上的布依老人。
34遵义禹门村:黔北文化起源地?沙滩位于遵义县新舟禹门。沙滩因洛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滩而得名。沙滩一带,江水平缓清澈,两岸田园葱茏叠翠,绿竹环绕农家庭园,古柏林傲立禹门山,一派灵秀之气。从明末到清后朝。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崇尚"渔樵耕读",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称为"沙滩文化"。现存清末著名爱国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故居"饮使第",郑珍墓、莫友芝墓等,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务川龙潭村: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寨贵州省务川县龙潭仡佬族文化村是一个有着万年以上的老村常住人口达到00,待客热情、是仡佬族最早发源地之一。龙潭民族古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距务川县城12公里,这个古老的仡佬族村寨已有多年历史,是仡佬族保存最好的一个民族村寨,被列为全省20个民族文化重点保护建设村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寨。该村分前寨、中寨、后寨、茶地四个自然村寨。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潭,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建筑奇特,景色迷人。古寨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房屋多为木构建和木装修,门、窗都雕饰有神采各异的吉祥图案,构图精美,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年代在清朝咸丰同治至民国年间。
36赤水丙安村: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丙安是丙安镇的行政中心,位于赤水市中南部,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丙安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37习水土河红苗寨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居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红苗。红苗最早从元、明时期入境,最晚于清末民初迁入,属习水县世居民族。红苗的语言为川滇黔方言,与美国、法国和东南亚国家苗族语言相通。土河村为红苗故乡,土河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染缸、芦笙、箫笛、手工织布、红苗刺绣、苗族斗脚舞及“踩山节”、“火星节”、木叶情歌对唱、苗歌演唱、婚丧活动和牛皮鼓、祭祀台、服饰、弓箭等,其中“红苗斗脚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8湄潭田家沟:黔北民居的典范?田家沟农村建设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贵州省·湄潭县城东南部,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积淀,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成为风景似江南的美妙世界。楼台亭榭、别墅山庄、黔北民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置身其间,若世外桃源,天人合一,和谐自然在此体现。被中外媒体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是国家级“文明村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39盘县妥乐村: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多年前为彝族聚居地,因明初西南屯军而变为彝汉杂居。随着历史发展,妥乐村居民虽有所演化,但“人树相依”的文化却亘古未变。妥乐古银杏村位于盘县石桥镇。全村拥有古银杏1余株,胸径一般在50一cm,最大cm。一般树龄在年以上,最长者为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40六枝梭嘎苗寨:长角苗的故乡梭戛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平寨镇)梭嘎苗族彝族乡境内的陇戛寨。地处六枝特区与毕节地区织金县(城关镇)交界处的大山中。陇戛寨,是一处苗寨,是梭戛乡12个自然村寨中的一个。世居此地的陇戛苗族是一支不足0人的苗族支系,自称“箐苗”。长角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全国仅有五千多人,长角苗同胞至今仍过着简单、古朴的生活,保存着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挪文化合作项目——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信息中心坐落在该乡高兴村,是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41威宁板底彝乡:彝族撮泰吉戏曲之乡板底乡民风淳朴,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原始古朴,绚丽多彩,底蕴浓厚。许多经典歌舞,以歌传情,以舞表意,真实自然,质朴豪爽,来源于生产生活,给人以一种自然质朴的感受。极具民族艺术特色的古傩戏“撮泰吉”(变人戏)、彝族民歌阿买啃(出嫁歌)、乐外(娶妻歌)、情歌、生产劳动歌、儿歌;传统乐器:月琴、唢呐;彝族舞蹈:“阿西里西”、“撒麻舞”、“啃豪本”(铃铛舞)、“酒礼舞”、“点荞舞”、等。其中“撮泰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省内外专家学者曾多次前来参观、考察、采风,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民歌“阿西里西”曾被选作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开场曲。
42毕节大南山苗寨:世界苗族人的故乡大南山苗寨位于毕节市东北部25公里处,聚居着一百多户苗族人家。这里苗族传统文化古朴浓郁,民风淳朴,苗语环境极其纯净,直到如今,适龄儿童均不懂得说汉语。年11月,“全国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研究会”通过全面论证,确定毕节市大南山苗寨为“苗语川滇黔方言标准音点”。历史记载,从我国古代流动迁徙至东南亚及南北美洲地域的苗族,其语言、祭祀、习俗等,绝大部分均属于川滇黔苗族支系。因此这里被海内外许多苗族同胞称为现代世界苗族人的故乡。
43兴义南龙布依古寨 南龙布衣古寨位于安龙县巴结镇的万峰湖畔。全寨共户余人。村民全为布依族,至今仍保持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织布机、石碓、石磨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人们身穿衣物均是妇女自编自织、自染自缝的土布,古色古香。村民居住在结构严谨的干栏式建筑群里,瓦屋、吊脚楼等古式民居保存完好。据建筑专家考证,这是典型的布依古建筑群,估计已有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民族古建筑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考古价值。
44普安新红四印苗寨:女王的后裔?新红村坪佑组和当格田组是一个“四印苗”(旧时称为“青苗”)聚居的民族村寨,衣服上绣着而酷似“玉印”的四方图案,帽子呈长方形,边缘下垂串串五色珍珠,酷似女王的皇冠。在很早以前,这支苗族的祖先出了一位女首领,在逃避追杀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好手中的“玉印”不致失传,便将玉印的图案绣在自己的衣服上,交由后人保存,以图东山再起。后人辗转流亡,迁到安南(今晴隆)偏远山区的深山老林定居。之后,为纪念这位本民族的女首领,纷纷在自己的两只衣袖和服装正反面都绣上四个方格酷似“玉印”的图案,帽子上戴的是酷似女王的皇冠,顶上呈长方形,边缘下垂系着串串五色彩珠,故称“四印苗”。
45河西村:贵州唯一的蒙古族村寨
河西村余姓蒙古族是我国北方蒙古族南迁贵州的一支部落后裔,已繁衍至第29代。该村户余人。多年来,县、镇*建帮扶着力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促进新村发展。村落保存有高耸云天的古枫树,在村民房前屋后发展一块块果园,让一座座木屋与别墅掩映在从林之中;有的房屋顶上白色镶边,屋檐两边各有一个马头,充分体现蒙古族民居的特色和标志。在河西村文体活动广场,建有一个蒙古文化陈列馆。游客可一览当地蒙古族的各种民风民俗。节庆日,朴实的村民身穿蒙古服在广场唱歌、跳舞、摔跤,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河西村人不仅传承着蒙古民族的文化,而且受南方仡、侗民族文化影响,生活有着石阡仡侗民族的多种风情民俗。多年来,该村结合建设婚育新风示范村,积极发展群众文娱队伍,不仅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而且推动了诚信计生和民间灯艺、小品等艺术发展。年县文体广电局组织该村毛龙中国毛龙思南舞龙邀请赛,斩获三等奖。经县民委积极申报,年4月,国家民委授予中坝镇河西村“全国特色民族村寨”。
46附源村:贵州唯一的满族村寨
附源村位于贵州百里杜鹃金坡乡,全村有人,满族人口占78%,因此又被称为附源满族第一村,该村满族均为满清镶红旗后裔。游走古村,感叹时光变迁寻径入村,油菜、桃、梨,姹紫嫣红,香气袭人。而屋舍一改南方人家青瓦灰墙的婉约,红瓦、红柱、蓝檐,一派端庄大气,与诸芳竞颜色。房子按满族特色建造,房檐下蓝色案板,皆绘萨满教天神脸谱,饰以蓝天白云图案。附源村曾经出过9个秀才,3个举人。民国时期付德洋先生曾经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后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不幸在贵阳甲秀楼被国民*特务杀害。付德洋先生的故居距今多年历史了,门上仍然悬挂着当年清政府表彰付德洋先生祖辈孝义节行所赐的牌匾,上面“门高行义”四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见。清朝乾隆期间,“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满族文化陈列室里的“语言”为了保护民族文化,该地打造了满族特色村寨,并创建了满族文化陈列室,收藏了满族服饰、农耕器具、钱币、生活用具等多种文物及仿制品。附源村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怡人,满族族文化厚重,具有满族风格的红瓦彩墙民居与碧水青山勾勒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推动乡村旅游迅速崛起。
47六堡村:贵州唯一的畲族村寨
六堡村位于麻江县东北部,距镇政府(县政府所在地)17公里,辖6个组20个自然寨,共户,人,以畲族为主,兼有仫佬族、苗族、汉族。国道、凯麻高速公路和沪昆铁路穿境而过。六堡村依山而居,盛产松、杉树,寨子周边多古枫树,村内枫香、银杏等古树掩映,门前喜栽翠竹,环境优雅,境内有长冲河峡谷、贵人山、丛蚁坡、鹅山冲等自然风光和上马石遗迹,在与花桥村交界处还有形成于5.5亿年前的“下蛋岩”奇观。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六堡村房式多为木结构瓦顶三开间二层楼房,年后,六堡村才开始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平房、楼房,但大多数仍居住木房。六堡村至今还保持独特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节日和婚丧习俗。这里的畲族妇女巧于编织、刺绣、蜡染,其工艺独特,图案夸张,大胆用色,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民族节日有春节、“四月八”、吃新节等;传统的民族歌舞有畲家歌、粑槽舞、芦笙舞等。粑槽舞、凤凰装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畲拳、畲族民居对联曾上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畲族芦笙、《开路词》、古歌等至今还在流传。六堡村村民特别热爱中华书法,是麻江县有名的书法村之一。
48场河村:贵州唯一的毛南族村寨
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位于平塘县卡蒲乡政府驻地,距平塘县城17公里。人口:户人。毛南族为世居民族,占总人口的97.9%。场河村(俗称卡蒲)是贵州省级新农村示范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迎新节”“火把节”“女儿节”“桥节”“老年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祭祀活动别具一格;民歌有毛南劳动山歌、儿歌、情(花)歌、敬酒歌、席上歌、栏门歌、迎客歌、祭祀歌;舞蹈有“猴鼓舞”、“秧歌舞”,有群舞和独舞之分;体育竞技项目有斗捺驽、打飞鼠、地牯牛、舞火龙、舞狮子、上刀山、采铧口等;乐器有吹木叶、唢呐、二弦琴、笛子、萧、锣、长号、大号、皮鼓、铜鼓;民族工艺有木雕、石雕、竹编、草编、剪纸、蜡染、刺绣、头巾、围腰、鞋垫、背带、衣帽、土布制作等。建筑民居以杆栏式、土墙、石墙、木架、木装单建、混建为主,间以石雕、木雕、飞檐、垜脊、女儿门、腰墙装饰,有一层、二层、多层之分,民居有独立或四合院构造等样式布局。场河民族村寨及毛南风情园是贵州唯一的毛南族风情采风点,也是平塘县的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场河村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在村中心着力打造毛南族特色村寨,毛南族特色一条街,毛南族特色景点。目前建有占地28亩的毛南族风情园景区,三面环水的毛南风情岛,有毛南族文化陈列馆、文化长廊,对民居进行了民族特色包装。有毛南族“活化石”之称的民族舞蹈“猴鼓舞”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49野场村:贵州最大的彝族村寨
四周青松环抱的兴仁县大山镇野场彝族村,是贵州省最大的彝族聚居村寨,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彝族吉巴达艺术之乡”;年被黔西南州委宣传部评为“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年“姑娘婚嫁舞”荣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组铜鼓奖;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野场彝族一直保持古老的彝族语言和文字,日常生活中男女老少均用彝语交流;彝族服饰古朴典雅,男女通常包青、蓝、白色棉布头帕,男女衣裤外加青、蓝色长袍,系腰带;野场文化习俗保存完好,每年6月,都要举行火把节,吸引省内外宾客好友青睐。
50拉片村:贵州白裤瑶村寨
瑶山拉片村这个原始的村寨位于荔波县瑶山乡,居住的是一个由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生活形态的民族——白裤瑶。瑶族人们虽生活简朴,但民俗文化丰富,每年正月的“赛陀螺”,热情激荡的铜鼓舞,以及场面壮观的“瑶王宴”。都是瑶族人引以为傲的民族盛事。
51下尧村:贵州的壮族村寨
下尧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西面,离乡驻地5公里,这里的民族都是黑衣壮族,是个具有独具特色的壮族村寨,加榜乡下尧村壮族大歌生态文化研究课题的成功申报。下尧壮族大歌多次到外地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在年8月初到贵阳演出,回来后接着黔东南州电视台到此拍摄宣传片,更加突出这里的壮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深厚。下尧,可以说是一个乡村的乌托邦。这里玉溪环绕、山峦迭嶂、蛮人群集,这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这里地理环境神气秀美,它既有山区崇山峻岭的妖娆多姿,又有江河湖海的云蒸霞蔚,在这样一种最能启人幻想的环境中滋生出来的作品,必然有更多的神秘气氛和浪漫情调。极目四野见良田千顷,绿水迂回,斜阳夕照,炊烟缕缕,一派田园诗韵的描绘见出其性格中有水的特质,秀美的梯田风光,更是表现了壮族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地形条件,创造出一幅壮观的和谐、幸福、唯美的梯田风光。这里的美食让你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所描述的正是下尧的美食。壮族人民性情豪爽,喜欢唱歌跳舞,与汉族相比,壮族人喜欢饮酒,有客人到来时更是开怀畅饮。独特的壮族民族文化精神,展示下尧壮族淳朴、独特的民族集体性格。
52讲义寨:贵州省唯一的白族聚居地
讲义寨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贵州省唯一的白族聚居地,全省典型的以白族为主的民族村寨。寨内保存具有明代皇家建筑风格的半副銮架双柁房,建筑形态别具一格,白族风情引人入胜,白族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征和浓郁的军事特色,五道寨门全用方块石拱成月形,镶有“承前启后”字样的石匾。寨内各家各户均以朝门式建筑组成街道。古朝门上刻“稼书门第”,象征着朝廷嘉恩和一种身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