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家风是细雨点洒在花前
──记河西务镇龚庄村冯书萍、李宝山夫妇
王子杰高宇桐
图为冯书萍(左二)、李宝山夫妇正在陪孙女读书
在河西务镇龚庄村提起冯书萍、李宝山两口子,村民都会流露出敬佩的目光。因为他们这个六口之家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了家的意义、爱的真谛,让传统美德变成了家风。
言传身教孝老爱亲
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和睦与否。平日,冯书萍夫妇相互支持体谅、关心照顾,感情如初见,他们已携手走过了37个春秋。
如何经营一个家庭?62岁的冯书萍有着自己的心得:“生活里的琐事多忍让,家庭中的大事多商量。”这些朴实的道理不仅让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更是深深影响着儿子、儿媳的生活。提起儿媳,冯书萍非常感动:“以前家庭条件不好,儿媳妇任劳任怨,从没有过半点儿怨言。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她依旧勤俭持家,从不铺张浪费,把家里各类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冯书萍的儿子李健与儿媳高晶年结婚,婚后一直和公婆同住一套房,同吃一锅饭。冯书萍身体好的时候,会主动帮助儿子、儿媳照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不如从前,高晶便悉心照顾婆婆,尽心尽力、无微不至。
年冯书萍因病需要住院手术,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高晶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陪床期间,除了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配合医生治疗外,高晶还会时刻
团结邻里热心村务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身上,延伸到社会中去,那么成就的就是一份大爱。多年来,冯书萍一家一直关心、帮助邻里朋友,只要大家有需要,他们一定二话不说,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
冯书萍邻居家有位78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子女平常外出工作,只留老人一人在家。了解这个情况后,冯书萍总是有意地每天到老人家转一圈儿,看看她,和她聊上几句,有时还会送去一些吃的。有一次,冯书萍发现老人脸色苍白,看起来很难受,她立刻警觉起来,马上把老人扶到床上,并打电话通知老人的子女,照顾老人吃下降压药,直到老人状态平稳、女儿回来才离开。那天以后,冯书萍“串门”看望老人的次数更多了,还会定期找医生来帮老人量血压。多年的坚持,乡亲们看在眼里,纷纷称赞。在冯书萍的带动下,村里尊老爱幼的氛围越发浓厚了。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冯书萍的丈夫李宝山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年,李宝山退伍回到家中务农,自始至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助人。乡亲们都说他是一个待人友善、值得信赖的老大哥。“退伍的那一刻,我就在想,今后应该如何过。我要求自己,一定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我是党员,要时刻跟党走。”作为一名老党员,64岁的李宝山一直想着为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村里办些实事。街坊邻居无论谁家有事,只要帮得上,他都会伸出手帮一把。有一年,村里帮助困难户王占中进行危房改造,会些瓦匠活儿的李宝山听到消息后,带上自己的工具主动过来帮忙,一帮就是好几天。搬砖、砌墙、里外收拾……做完这个做那个,像给自己家盖房一样尽心。有人说,作为邻居你过来帮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做得那么辛苦呢,那么多人一起干,你少做一点儿无所谓。可李宝山却说:“大家都是邻居,谁家能没有个事,能多帮点就多帮点。”在李宝山的带动下,村民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危房改造很快就完成了。李宝山就是这样,做的总是比说的多,用身体力行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身体力行传承家风
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是一种好家风的体现,也是一种好家风的传承。有时候,家风是一种高大上的道理,而更多时候,家风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
冯书萍一直崇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徳。她鼓励家人积极参加村内组织的环保活动,生活中注重节水、节电、节约能源。平日里,她也会号召家人响应村里的义务清扫。同时,冯书萍要求家人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闲暇时,她经常和孙女一起读书,她相信在阅读中能让孩子明白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她用言行影响着家人,比如坐公共汽车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礼让宽容等。在孝敬长辈方面,冯书萍更是言传身教,两个小孙女从小便懂得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懂得体谅父母的不易。每有空闲,两个孩子便主动帮忙干农活儿、做家务、陪长辈聊天。“两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无论什么好吃的都会先给爷爷奶奶吃,还会留一些给爸爸妈妈。”冯书萍欣慰地说。
李宝山的身体力行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两个孙女。“骑自行车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车闸是不是好用,避免走坡路时发生危险”“出门在外,看见路边的食物,不要捡食,以免上当受骗”“路上遇到有困难的行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每个人都会有困难的时候”……这样的一桩桩小事,为两个孩子成长埋下了严谨、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冯书萍和李宝山将爱与奉献贯穿家风始终,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也深深影响着村里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