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时值深秋,安龙县龙山镇下坛村岜秧组村民王丰杰小心翼翼地摘下大棚里的新鲜香菇,笑着说:“今年种了三万棒菌菇,已采卖三万余斤,收成不错!”忙活大半年,收入颇丰的王丰杰打算来年大干一场,扩大规模继续种好香菇。
安龙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菇类全年栽培生长,其中,夏菇生产在国内更是具有明显优势。立足这一优势,全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培育。龙山镇依托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平台,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政府出资修建大棚、冷库等配套基础设施,合作社组织发动农户抱团发展种植,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及后期菌菇收购,通过多方联动最大限度保障菇农的效益。
“我们的种植大棚是政府免费搭建的,可直接搬进来种植食用菌,技术方面有公司人员、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跟踪服务。”有政府和公司的保驾护航,王丰杰一家承包了6个菌棚,种菇过程中不再担心在生产环节出现大的损失。
“这个季节天气凉爽,秋菇的质量越来越好,菇价平稳有赚头。”据安龙县兴利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峰介绍,目前香菇的生产和市场行情都挺好。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种植食用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看中食用菌发展良好势头,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记者了解到,龙山镇已在纳赖、下坛、北乡等6个村(居)发展食用菌种植多万棒,涉及农户62户,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食用菌种植扶贫成效明显,目前全镇食用菌产量达到了70万斤,经济价值有万元,预计今年总的全部收完有万斤,产值达到万元。”龙山镇产业办主任潘应才说。
龙山镇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仅是安龙县围绕食用菌开展产业革命的缩影。年开始,安龙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紧紧围绕“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按照“政府筹资建设,产权村级所有,农户租用孵化,企业保底收购,实现四方共赢”的扶贫思路,在资金整合、政策支撑、要素聚集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强化利益联结上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大棚余亩,建成菌棒(袋)加工厂5.57万平方米,建成食用菌生产销售环节各类车间1.68万平方米,完成食用菌种植3.4万亩,直接带动农户余户余人参与种植,余人次入企、入棚、入林务工,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持续“裂变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刘朝富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