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论坛 人物百炼成钢张之洞一封面新闻 - 安龙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安龙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人物百炼成钢张之洞一封面新闻
TUhjnbcbe - 2023/4/26 19:25:00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封面新闻记者仲伟

一百年前,在汉口的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对晚清名臣张之洞作出了几乎完美的评价——“他是一个矮小而简朴的人,平易可亲,质朴的服装表现了庄严的气质。这种卓越的风度显出他是一个完美的最高地方长官。尽管身躯矮小,可是决不有损于大官的气质。我不相信中国别的官员都像他这样充满中国人的美德和富有裨益人民的运筹。”

这些极高的美誉,很大程度上把张之洞渲染成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使他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但人性和野心通常隐于历史的暗流,权力与欲望,也曾是张之洞生命中爆闪的火花。

张之洞

琴声中的小官保

夕阳西下。

苍茫的荒原中,依山而立的城郭,渺小而脆弱。两万义军,围困贵州的边陲小城兴义府。

城楼暗影里,守将张锳注视着城外阵容闲散的义军,静默不语。夕阳渐渐隐入林下,只剩一片灰濛,义军燃起篝火。远远的火苗,如寒星般映入眼帘,张锳传令身后的游击林普洲:午夜突袭。

子时,一支精锐骑兵潜出兴义府,绕道后山出城。半个时辰后,这支骑兵从侧后对围困兴义府的起义军展开突袭。义军猝不及防,被杀伤数百。张锳率兵追击,再杀伤数百,义军溃退。随后,张锳组织乡勇团练三万余人,将普安、安南一举攻下,兴义府解围。

兴义府,原名安龙,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历史上,安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镇,直至南明时期,永历政权为了避难迁都于此,才小有名声。大西军将领孙可望曾说,“广南虽云内地,界邻交趾,尚恐夷情叵测。臣再思维,唯安隆(安龙)为滇黔粤三省会区,行宫修葺,一切粮储可以朝发夕至,莫此为宜。”

当时,永历帝朱由榔在安龙,“宫室卑陋,服御粗恶”,所居文华殿,窗壁颓圮、风吹雨洒。大西军将领李定国东进之师,取桂林、破永州、下衡阳、逼长沙,掀起了南明反清的最后一次高潮。但孙可望叛乱之后,朱由榔不得不迁出贵州,逃入云南,不久被吴三桂消灭。随后,清廷改安龙为“南笼”,有“南明的囚笼”之意。至乾隆五十二年(),南笼府又改名为兴义府。

贵州安龙招堤,十里荷花

如今的安龙县,是一座峰林环绕的荷花之城,有南明历史博物馆、明十八先生墓等多处抗清遗迹。安龙县城东北陂塘海子有一道堤,名叫招堤,是安龙一处著名的风景,这和张锳、张之洞父子大有关联。

张锳(—),字右甫,直隶南皮人,嘉庆十八年举人。道光六年(),张锳以“大挑”选中来黔,录派补授为贵州安化知县。“大挑”,是清乾隆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第的举人,国家挑取优等的用做知县等职,意在给举人开拓出路,六年举行一次。

张锳历任清平、安化、贵筑、威宁、古州知县,以清明廉洁、勤于政事、兴学育人有声望,升黎平知府、兴义府知府。时至今日,安龙县城依然流传着“张锳添油劝学”的故事:道光年间的兴义城,每天夜里到交更时,就有两个差役从知府衙门中走出,一个提着灯笼,一个挑着桐油篓,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差役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读书人开门后,差役便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每晚给兴义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张锳前后坚持了十三年,这个故事也被现代演绎为“加油”。

道光十七年秋,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乳名官保,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襁褓中的张之洞爱哭,只有母亲朱碧筠的琴声才能使他安静下来。

朱碧筠,广西桂林人,出身名门(其父朱绍恩进士出身,官至四川邛州知州),聪颖贤淑,喜棋诗画,特别擅长弹奏古琴。可惜,张之洞只在母亲的琴声中长到四岁,朱碧筠就因病溘然长逝。朱碧筠去世后,张锳未再立正室,张之洞由张锳侧室魏芷香抚养长大。

少年俊才一飞冲天

史家研究张之洞,发现其言必称河北南皮人氏,对于在贵州的一段经历,常避而不谈。

张之洞禀赋聪慧,五岁入家塾,十一岁时作《半山亭记》,名噪一时。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

万山辐凑,一水碧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是数里,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穿绿荫,拂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碧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做亭者谁?吾家大人也。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岁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邦,文风雅俗,焕然一新,故常与民同乐者也。夫其得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多暇。由是常徘徊于此阁,以寄胜慨;而亭未有焉,然其烟云万状,锦绣千重,早以毕具于目前。盖天钟灵于是,必待太守以起之也。爱乃建亭于阁之东偏,古径半弯,危廊数转,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

《半山亭记》颂张锳为官政绩,极尽夸耀之能事,叙写光宗耀祖的决心,抒发凌云壮志的情怀。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但是不是出自十一岁的张之洞之手,无从考证。可以得知的是,张之洞十三岁以前学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兼习史学、《孙子兵法》《六韬》等。

道光三十年,不满十四岁的张之洞回原籍南皮应县试,中第一名秀才,进县学。两年后,张之洞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得“解元”。

本以为人生会一气呵成,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哪知太平天国出兵北伐,京畿忙乱,张之洞在一片惊恐中离京返黔。离开京师,顺运河而下。张之洞四顾茫然,不禁赋诗感怀:“绮绣州原变水乡,误看秫稻作孤蒋。泽鸿休怨无安所,且限南来丑虏狂。”

贵州安龙县明十八先生墓(图据安龙县政府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百炼成钢张之洞一封面新闻